冰裂纹瓷器起源于一种古老的制瓷工艺,属于龙泉青瓷哥窑的顶级品种。作为中华民族经典的传统纹样之一,它与其他传统纹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天工偶成的自然之美。
目录
冰裂纹瓷器简介
冰裂纹原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也称为“开片”。因其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开裂而使纹片如冰破裂,碎片层叠,破碎而又浑然一体,琐碎的裂纹和光滑如镜的釉面孕育出无限的独特美感。将这种不规则的交错纵横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其中,宋代龙泉青瓷——哥窑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先辈掌握这种美的规律,将其总结为冰裂纹烧制工艺,此工艺起源于宋朝也失传于宋朝,短短的岁月当中,仅留下极少数的冰裂纹瓷器现存于世。
冰裂纹瓷器釉面上碎裂的惊鸿一瞥让人叹为观止,偶然而产生的美,是自然的馈赠,如果没有这个烧制过程中的釉层冷却收缩的失误,也许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就少了这种浑然天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很庆幸,冰裂纹并没有淹没在历史的长流中,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冰裂纹,流传至今已经脱离了其纹样的本身含义,脱离了瓷器的载体,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现代艺术中。
冰裂纹瓷器特点
冰裂纹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着名。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宋代冰裂纹瓷器拍卖纪录
冰裂纹瓷器自古就是贡品,不许民间私藏,否则,杀头。因此,冰裂纹瓷留传后世甚少,几成绝瓷。也因此,冰裂纹瓷在现在市场拍成天价,让人听了,瞠目结舌。
南宋哥窑四方倭角小洗,成交价格:RMB5,436,480,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尺寸:6.7厘米,拍卖成交时间:2018-04-02
南宋哥窑月白釉水盛,成交价格:RMB3,903,093,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尺寸:高7厘米,拍卖成交间:2004-11-01
宋官窑花口盘,成交价格:RMB 5,280,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尺寸:直径14.8厘米,拍卖成交时间:200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