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器(特点、名家、收藏)

  浅绛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其融入文人画的雅致与清新,使陶瓷文化有了更大地进步,民国时期的浅绛彩瓷器促进了陶瓷的发展和进步。

  浅绛彩是指在清末民初兴起的一种以黑色为主调的釉上彩颜料,加入少量调和油,在瓷胎上绘制山水画,经过渲染淡彩等釉料经低温,摄氏650~700度烧制,艺术画风与浅绛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程门人物山水浅绛象耳尊
程门人物山水浅绛象耳尊

目录

  浅绛彩瓷器历史

  浅绛彩产生

  清代晚期,因国力空虚,御窑厂的生产也是时断时续。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各地,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御窑厂被付之一炬。一些生活无着的御窑厂画师只有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在工艺上进行创新。他们用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二次烧成。这种低温彩釉被后人称为“浅绛彩”。它开启了瓷器彩绘工艺上一个崭新的篇章。

  浅绛彩瓷器的兴盛

  同治五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原御窑厂旧址重建72间堂舍,恢复了御窑厂。浅绛彩开始崛起。

  同治七年(1868年),御窑厂重建后,即为同治皇帝的婚礼烧瓷。但同治婚后两年(1874年)便去世了。进入光绪时期后,浅绛彩开始兴盛。

  浅降彩瓷器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御窑厂的画师是专为皇室所御用,平民百姓乃至景德镇当地人对其作品都是无福消受的。而当他们所绘的浅绛瓷署名销售后,自然令大家解囊趋之。其次,浅绛瓷画开创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先河,类似当时行销一时的海上画派画师们的纸绢中国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当时有的官员、画家还会自己操笔在瓷器上画浅绛画,如张熊、吴待秋、黄士陵、范金镛等,都有浅绛瓷画作品传世。再次,就是价格的问题,当时一件浅绛彩瓷器比同类的粉彩瓷器在价位上要便宜,而其艺术价值又不逊色于粉彩瓷器,自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在光绪年间,浅绛彩瓷臻于巅峰。

  浅绛彩瓷器的没落

  俗语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但浅绛彩瓷器的衰落确如同昙花一般,仅仅维持了70余年〔从咸丰五年(1855年)御窑厂画师程门与次子程荣合作画的浅绛彩“山水人物花耳扁壶”开始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后〕。

  其工艺上的缺陷是它迅速没落的主要原因。浅绛彩瓷器由于要表现水墨画的效果,在色料的调配和绘画技法上就有它的特点,在彩料中都先要加进铅粉,然后以之立接在瓷胎上绘画,描出的墨线和敷设的色彩都浅薄而滞涩。因此时间一长色层就会蚀落;由于晚清瓷业生产水平下降,白瓷胎的釉面经常有“浪荡”现象,往往会影响绘画效果;又因为不用盖上一层雪白,画面不光滑,容易藏纳污垢,此时它就变得不讨人喜欢了。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景德镇民窑彩绘业有所发展。由于大多数浅绛彩瓷器,色域较窄,表现力不丰富,年久易褪色;而新粉彩色域丰富,色彩艳丽,不易脱落,20世纪20年代后,色彩浓丽的新粉彩取代了浅绛彩瓷。新粉彩是艺匠模仿文人画家的艺术风格在瓷器上绘画,运用工笔重彩,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使瓷器艺术品走向广阔市场,符合近代商品经济要求。自此,浅绛彩瓷器就退出历史的舞台。

清 罗旸谷浅绛彩六棱盖罐
清 罗旸谷浅绛彩六棱盖罐

  浅绛彩瓷器的艺术特点

  “浅绛”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以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陶瓷界所说的“浅绛”,借国画术语,是指晚清流行的一种以淡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纸绢上的浅绛画类似的一种制品。不过其题材已不再局限于山水,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鸟、走兽之类。

  “浅绛”出于传统国画中的浅降山水。《介子园画传》记载:元代“黄公望画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勾出大概”。其间,“清六家”(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与吴历、恽寿平六人)对浅绛山水画的推动,起了主要的桥梁作用。“清六家”非常推荐元代浅绛山水,王翠《清晖画跋》特地提及:“我于青绿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恽寿平《瓯香馆画跋》也指出:“青绿重色,为浓重易,为浅淡难。为浅淡也,而愈见浓厚为尤难……运与虚和,出之妍雅,浓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浓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清六家”所提倡与实践的这种“愈浅淡愈见浓重”的美学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瓷器的装饰。浅绛彩瓷器也随之盛行。

  浅绛彩瓷器名家

  程门(约1833—1908年),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雪笠道人等,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据《黟县四志·人物志》(民国十二年木刻本)记载,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清初大名家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幅零缣什袭,藏之。杜工部所谓‘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上生光辉’”。程门在浅绛彩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浅绛山水上,他不仅是清代末年有名的瓷画家,更是浅绛彩瓷器的开山鼻祖、第一大家,对浅绛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王凤池(1824—1898),字兆木,号丹臣、敬庵,别号福云小樵,斋名福云堂、福云山房等,湖北兴国州丰叶里王志村人(今阳新县浮屠镇王志村人)。据《兴国州志·选举志》记载:“王凤池,原名凰池,翰林院庶吉士。辛未散馆,授编修,援例改知府,分发江西,署南康府知府。”他任江西知府时,勤于政事又善于书画文学,瓷器创作及收藏等,与当时浅绛彩瓷名家金品卿、王少维等关系密切。三人珠联璧合,王凤池题跋、金品卿画花鸟、王少维画人物,使得山水、人物、花鸟与古代诗文交相辉映,赋予瓷器浓浓的人文气息。王凤池不仅善书,亦善画山水及人物,笔法娴熟又风格多变,他与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并称为晚清“浅绛彩瓷器四大家”。

  金品卿,生卒年不详,名诰,号寒峰山人,斋号环翠亭,安徽省黟县人,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是光绪初年浅绛彩绘名家,景德镇文人派画瓷先驱之一。金品卿山水、花鸟、人物等皆善,山水画多仿南宋名家及明代吴门画派沈周,意韵深远;花鸟学清代花卉画家蒋廷锡、花鸟画家华秋岳等,潇洒清丽;人物画仿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刚劲大方;书法临摹董其昌,独具特色。金品卿曾经供职于清代江西景德镇御窑厂,与王少维交往密切,并称为“御窑厂两支笔”。

金品卿款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花盆
金品卿款 浅绛彩山水人物纹花盆

  王少维(1817—约1887年),又名廷佐,字吴人,号画饼书生,安徽泾县人,活跃于清同治末年至光绪十三年间(1872—1887),是浅绛彩文人瓷画领袖级人物。王少维供职于清代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善浅绛山水与人物等,亦善写真,又以画猴称著。其山水画仿北宋书画家赵大年和元代画家的画风,清新雅致;人物造型严谨,富于变化,形神具备。

王少维 虎溪三笑图浅绛赏瓶
晚清王少维 虎溪三笑图浅绛赏瓶

  浅绛彩和粉彩的区别

  新粉彩和浅绛彩画派的不同之处是:浅绛彩产生于咸丰、同治年间,是由程门等一批文人画家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版上的绘瓷艺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意境;而新粉彩是艺匠模仿文人画家的艺术风格在瓷器上绘画,运用工笔重彩,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使瓷器艺术品走向广阔市场,符合近代商品经济要求。

  浅绛彩并非创新品种,而是在粉彩基础上的革新,工艺上的变化并不多,主要集中于黑料上的变化。以往粉彩用黑料打底后,需要再罩一层雪白水料,烧成之后色泽亮丽,而浅绛彩则在黑料中掺入了雪白料,从而省去了再罩雪白的步骤。烧成之后,浅绛彩黑料发色浅淡,配以淡雅的赭、绿等色,很适合表现中国山水画清淡儒雅的风格。加之瓷绘艺人将中国画诗、书、画合一的形式移植到了瓷器上,形成了与浅绛国画相近的独特风格。这种摆脱了传统粉彩的匠气,而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人个性的浅绛彩,让人耳目一新。

同治 谭寅阶 醉翁亭记文字浅绛帽筒一对
同治 谭寅阶 醉翁亭记文字浅绛帽筒一对

  浅绛彩瓷器的收藏价值

  从历年拍卖市场行情看,成交价格最高的是2005年上海某拍卖行以30.8万元成交的民国浅绛彩十八罗汉瓷版画(一套4屏),而清光绪名家金品卿的浅绛彩花鸟纹天球瓶也拍出17.6万元;2006年中国嘉德的一件清末名家程门绘浅绛彩山水图瓷板拍出了9.9万元的成绩。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和浅降彩瓷器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浅绛彩瓷的收藏潜力,因此价格不断上扬。笔者认为,投资浅降彩瓷器切勿盲目,成熟的收藏家,不仅要有眼力,对藏品潜力也应准确掌握。尽管其珍品、精品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但大多数一般的浅绛彩瓷器并没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因此,收藏者在初涉浅绛彩瓷器收藏市场时,一定要对浅绛彩瓷器的价值合理定位,除了一些较有特色的精品和名家作品外,并不值得花大精力、大价钱去收藏。

以上是“浅绛彩瓷器(特点、名家、收藏)”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粉彩瓷器特点(粉彩的工艺流程)

粉彩是唯一能撼动青花霸主地位的瓷器,粉彩瓷器特点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做工精美,自问世后,立即成为清朝皇室的新宠。

浅绛彩瓷器(特点、名家、收藏)

浅绛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其融入文人画的雅致与清新,使陶瓷文化有了更大地进步,民国时期的浅绛彩瓷器促进了陶瓷的发展和进步。

薄胎瓷(薄胎瓷有收藏价值吗)

薄胎瓷,俗称蛋壳瓷,是景徳镇脍炙人口,誉满中外的传统产品之一,是一种精工制作的特种手工艺品。外国人说薄胎瓷是“天上才有的珍品”。

景德镇玲珑瓷百科

玲珑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施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

柴窑(瓷器界的千古之谜)

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相传,柴窑的“柴”字源自后周世宗柴荣。以皇帝的姓冠之,意义不言而喻。

半刀泥

“半刀泥”是刻划花装饰的一种特种陶瓷工艺操作。它是用铁质的小刻刀,在经干燥的坯体上刻划成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组成花纹,再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陶瓷装饰品种。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