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的秘密

  “空白期”的由来

  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收藏历史,是由各个时期烧造的许多精美产品积累起来的。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及以后各朝都有许多实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多数朝代官瓷产品上都书有自己的年款,如“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然而,正统、景泰、天顺三个朝代例外,这三朝虽然烧造了许多瓷器,文献也有少量记载,但其产品基本上不见书款,这使得明清文人士大夫和收藏阶层对此三朝产品浑然不知,因此,几乎无人对之评议和鉴赏。后世陶瓷史家也感到困惑,无法从传世品中区分哪些是这三朝产品,于是出现了“空白期”和“黑暗期”的概念。

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的秘密

  被称为空白期的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烧造,主要是因为难以见到有此三朝款识的官窑瓷器存世,也不清楚这时期的主流民窑烧造情况,于是形成了一个长达29年的所谓空白期。从永乐开始的官窑瓷器上的书款的方式,在宣德朝结束以后骤然停止了,直至成化朝才重新恢复,出现了“大明成化年制”这样的标准款样。因此后人根本无法解读宣德以后、成化以前这三个朝代到底烧造过什么样的瓷器,终导致世人相信,这三个时期景德镇官窑烧造是一片空白,没有什么进展。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三朝瓷器依然在烧造,有文献为证,所谓空白期是因为器物上没有书款,导致后人无法了解哪些瓷器是这三个朝代烧造的,空白期实际上并不空白。尽管如此,我们对15世纪中期瓷器烧造情况的了解还是较为模糊。

  皇家官用瓷

  所幸,在传世品中有不少应属于正统至天顺时期的明代官瓷,分藏于国内外不少机构。这些器物多属清宫遗留或曾经宫廷收藏,无论是青花、釉上彩瓷还是单色釉器,大多数产品精致秀美,显示出官瓷的华贵品质和良好的设计水准。如著名的青花大龙缸,就是正统朝烧造的标志性产品,显示了皇家用器的风范和气势。很多产品从造型到釉彩、纹饰及制作工艺,都有着宣德和成化朝的风格,因此过去不少制品被划归这两朝。现在,通过景德镇御窑的考古发掘和其他相关研究,其中的大多数器物可认定为正统至天顺时期烧造。当然也有的器物可能属于这几个朝代之际的产品。

  笔者认为,从景德镇出土实物证明,尽管由于不书款,但风格接近于宣德的正统和风格接近于成化的天顺景德镇官窑烧造面貌已较为清晰呈现了。景泰风格的产品似难以判定。从目前认识情况看,如果把正统和天顺的产品大致分清理顺,已达到研究目的了。当然,景泰时期的产品或许就夹杂在这中间,也或许不在这里。关于出土的部分器物,确实有一些是令人惊异的,特别的是绣墩。以前我们见到的官窑青花和素三彩绣墩,多被定为明嘉靖、万历朝,体量也相对较小。但这次15世纪中期地层出土的不少绣墩,体量大,有青花和彩瓷两种,传世品中难以见到。这种绣墩的出现,可与浙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产品相联系。

  御器厂出土实证

  1988年,从御窑厂考古发掘初步证明了正统至天顺的所谓“空白期”,其实并不空白。2014年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更使那种“黑暗”的局面呈现出了清晰的景象。从170多件(片)经两次考古发掘的器物及标本来看,有的已在传世品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器物,但很多器物不见产品传世。如青花大绣墩,未见传世品,是这一时期的特殊形制器物。青花瓷枕也是十分罕见的官用瓷产品。许多器物与宣德产品一脉相承,更多产品与成化风格紧密相连。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烧造品种的丰富,不逊于前朝和后代,充分反映出从明初以来景德镇官瓷燒造所具有的一个相对的连续性,过去所谓的“空白期”,其实与其他朝代相似,应是一个正常的多彩烧造的时代。

  分封藩王遗留物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23个子孙,就藩于全国各地。在湖北、广西、四川、山东等地与藩王有关的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部分属于15世纪中期的景德镇瓷器,其中又以青花瓷器为主。这些器物中,有的是官样产品,与官窑器风格相似,质量略逊于官窑器,有的与景德镇戴家弄窑场发现的批量器物十分相似。多地发现相似官样风格产品,反映出这时期朝廷可能对藩王用器有适当的赏赐。当然,有的藩王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部分器物,明显属于民窑风格。在产品年代方面,有的出土器物明确烧造于15世纪中期,有的则是在后世墓葬或遗址中发现,但具有先前产品的时代特征。

  经过近几年的考察与研究,我认为,戴家弄窑场的这部分瓷器,可能就是指定提供藩王使用的定烧器。湖北地区曾发现过不少可能属于藩王机构定烧或朝廷配给的官瓷。广西桂林有一批引人注目的明代瓷器梅瓶,基本上都与靖王有关,其中六件器物可以与15世纪中期到晚期相联系。桂林博物馆收藏的另一对青花仕女梅瓶,是难得的15世纪中期产品,风格接近宣德产品,题材曾在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器中出现。

  1975年1月23日,在四川绵阳某股份有限公司内修建道路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原绵阳县文化馆文物干部巩发明现场清理,依据墓葬形制及刻有“成化元年七月初一”纪年的墓志确定其为明成化初年的石室墓。墓中出土了明代陶瓷器19件,其中青花盘12件、青花碗5件、酱釉三足香炉及绿釉陶荷叶盖罐各一件。根据埋藏年代、器物特征,这批瓷器就是明代成化以前的产品。而四川成都青羊区可能是属于明代蜀王府的东华门遗址出土的瓷器十分丰富,尽管大量都是碎片,但有的质量很高,官窑产品如白釉、青花和青花红彩高足碗、豆青釉碗、绿釉盘等。制作工艺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宣德烧造的无款绿釉碗非常相似。当然,具有藩王定烧风格的产品同样有出现。

  怡然文风的民窑瓷

  回望那个年代,刚刚宣德时期如火如荼大量烧造的景德镇官窑,在正统初年突然戛然而止了,官窑的“熄火”,可能使民窑烧选骤然升温。不过,严峻的现实很快就出现了,皇家在两年后的正统三年,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选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

  因此,三朝的景德镇民窑,因官方严格限制烧造的禁令,产品制作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但整体看来仍有很多文化气息浓厚的产品存世。与这三朝的民窑烧造相适应,展品有精粗两种,不少上等产品题材颇具文风,看来深受当时文人雅士喜爱,有的器物制作精湛,堪与官瓷相媲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曾出土过类似产品。因此,有些器物究竟孰官孰民,尚存争议。另外,一些民窑器多为墓葬出土的供器和生活用品。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在四川平武以外地区展出的王玺墓出土的红绿彩梅瓶和大罐,是研究这一时期很重要的民窑彩瓷产品。这时期的不少纪年瓷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是研究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景德镇民窑历史和产品风格的重要资料。

以上是“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的秘密”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钧窑瓷器一般价格多少

民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精品釉面多朴雅沉着,釉面微蓝如晨之天光,妙不可言。那么钧窑瓷器一般价格多少?下面就来欣赏钧瓷拍卖价超千万的TOP拍卖品。

陶瓷厨具怎么样?陶瓷厨具的好处?

陶瓷厨具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与普通的金属厨具相比,出现了许多的不同,以至于让光大网友们在购买厨具是产生了疑惑和犹豫,陶瓷厨具怎么样?陶瓷厨具的好处?

景德镇曹文清陶瓷艺术简介及作品

曹文清,江西都昌人、现定居景德镇,著名青年国画家。国际陶瓷画艺研究会理事。部分作品被国家机关,政府和政界要员收藏。

古彩装饰中线艺术的应用

本文分析了古彩在发展中的特点,论述了古彩绘画中线条的设计运用,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国陶瓷釉上彩绘中古彩所表现出的魅力。

瓷器与家具搭配

瓷器和家具分别是我国艺术史上重要的成就,分析瓷器和家具的搭配关系有利于改善和美化空间环境,使两者更加融合。

瓷器鉴定与欣赏的探讨

本文站在历史背景、烧制工艺、艺术水平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瓷器鉴定与欣赏,对瓷器的一般鉴定方法进行分析,简要概括不同瓷器自身鲜明特征,进一步传播中华文明。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