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为你揭开制作内幕)

  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因为珐琅彩瓷堪称康、雍、乾三代帝王挚爱的“内廷秘玩”,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主要是当时的珐琅彩瓷是由宫廷烧制并使用的,外人根本不知道其存在,更不用说熟知它的烧造工艺。

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为你揭开制作内幕)(图1)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烧造数量少且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又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康熙十九年(1680),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由此规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再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最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

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为你揭开制作内幕)(图2)

  珐琅彩瓷器珍贵的原因,下面为你揭开珐琅彩瓷器制作的内幕

  康熙时把珐琅彩瓷的制作划归宫中造办处辖理,并由启祥宫南面的如意馆移至内廷深处的养心殿。康熙此举是因为当时珐琅彩均使用进口料,价格非常昂贵,为了便于控制,不使烧造技术及原料流入民间,因此将珐琅彩瓷的制作移到宫中进行,可见珐琅彩瓷之珍贵。

  珐琅彩瓷的原料瓷土,是在景德镇定做的,为保证不出窑裂、窑缝等毛病,要求极为严格,选择最好的瓷土,经过多次精心的淘洗、提炼和揉搓,才开始做胎,做成的瓷器洁白、细腻、坚致:珐琅彩瓷用的彩就是珐琅彩,是从外国进口,其构成是各种金属矿物质,是经过化学提炼配制而成,未施在瓷器上之前为有色粉末,雍正时虽有国产,但仍不为外人所知,其配制方法也随着珐琅彩瓷的消失而堙没。

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为你揭开制作内幕)(图3)

  就拿现代瓷都景德镇来说,也很难买到真正的珐琅材料,即使有,价格也在上万元每克。在皇帝亲自指导下的珐琅彩瓷,图案纹饰是由宫廷画师所画,配以书法极精的相应题诗,使珐琅彩瓷器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由于珐琅彩瓷是吸收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它和在铜胎上施彩的画珐琅之间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瓷胎上珐琅釉的绘画难度非常大,入窑后烧结时间也难掌握,所以珐琅彩烧制非常缓慢。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皇帝传旨烧一珐琅小瓶,八月才烧成,其间历时四月有余。依宫中造办处的优越条件,烧造一个小瓶尚用一百多天,可见珐琅彩的工艺是何等复杂。

  以上就是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的答案,希望你帮助到你。


以上是“珐琅彩瓷器为什么叫帝王之瓷(为你揭开制作内幕)”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陶瓷与考古有什么关系

我国陶瓷历史十分悠久,古陶瓷、古窑址和其它文物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所以我们更要十分珍惜和爱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陶瓷艺术之美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单纯、简洁的,同时她所具有的神秘与抽象性是无法比拟的。

景德镇陶瓷集市主要形式的探讨

本文研究了景德镇陶瓷集市的主要形式,为大家研究景德镇陶瓷产业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振兴景德镇陶瓷集市提供指导。

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的秘密

我国古陶瓷学界普遍认为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的瓷器陷于衰退期。这三朝官窑瓷器,由于不书年款,其整体面貌模糊不清,陶瓷史上称其为“空白期”或“黑暗期”。

瓷画:让瓷器焕彩新生

中国书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有着极为紧密的历史文脉关联。图案纹样中,涵盖动植物、人物故事、历史文学等题材,同时将诗、书、画统一表现于瓷器之上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