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瓷:民国瓷业的一大特色

  目前,我国陶瓷仿古市场和古瓷市场,一些陶瓷藏家、玩家手中流行着各时期皇家官窑瓷器产品,有专家说总量达4万余件,也有说达8万件左右。知名文化学者、《后的官窯》作者吴昊认为,不论多少,从理论上推断,它们从宫中流出的部分极其稀少,大部分则是这一时期仿造的产品。

  仿古,顾名思义,就是模仿或仿制古代人的手作产品。在我国手工业时代,仿制甚至复制,应该说是它的一大特色或亮点。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使得我国古代各项传统手工工艺、手工产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仿古瓷:民国瓷业的一大特色

  仿制或复制,在我国古代,通常又是通过师徒制来完成的。中国的师徒制,是我国手工业时代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师徒制下,弟子仿师傅,本朝仿前朝,本朝后期仿前期,可以说某一特色,也属常态。

  但是在今天商业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一切商品化,大家尊重各自的劳动创造,原创知识产权被摆到了神圣的地位。在这一环境下,任何生产者在没有得到原创者的授权下进行生产,都被视为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甚至是犯罪。这一点,与过去在思维形式上有着较大出入。

  有学者认为,历史上,仿制甚至复制的产品,在我国手工陶瓷行业表现得为集中。它不仅大量出现在民间陶瓷厂内,皇家官窑瓷器厂也有出现。著名的例子,是明成化年间的鸡缸杯。此杯生产后,以后的历朝历代,包括现、当代都有仿制。在这一仿制过程中,生产者有的落上当时的年款,有的干脆就连落款也写上“大明成化年制”。

  我国皇家官窑瓷器厂的几大仿制期,都发生在清代。一是雍正时期。雍正在位时,对我国明以前各大名窑、官窑瓷器几乎逐一仿制,特别是对他钟爱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产的青花瓷器,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二是清光绪年间。这一时期,对本朝前朝瓷器的仿制力度,不亚于他的祖先雍正王朝。

  民国时期的景德镇,陶瓷仿古产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几乎超出人们的想象。他们有的仿历代名窑的器物,也有的是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的瓷器。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以及元枢府瓷和元青花瓷器。这其中,尤其是仿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偏多。

  可以说,民国陶瓷生产的历史并不长,但仿古瓷却独具特色。其仿古水平,由于原御器厂窑工的加入,产品质量整体偏高。

以上是“仿古瓷:民国瓷业的一大特色”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景德镇粉彩瓷工艺中的料性

粉彩瓷,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以“珠明料”在瓷胎上面勾勒图案的轮廓,再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然后将粉彩颜料施于白色的底子之上。

青花瓷评说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首《青花瓷》,唱进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里。青花瓷,其清雅、透美,是任何世间之物无法替代的。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之所以享誉世界,当然离不开景德镇陶瓷。想要解读中国陶瓷发展,首先就要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仿古瓷:民国瓷业的一大特色

民国陶瓷生产的历史并不长,但仿古瓷却独具特色。其仿古水平,由于原御器厂窑工的加入,产品质量整体偏高。

德化瓷的三大特点

德化瓷的三大特点,温润如玉、洁白如雪、胎薄如纸。素有“中国白”“欧洲白瓷之母”等美誉。

原始的制陶配方是怎样的?

原始人类定居以后,活动范围相对缩小,在制陶初期,人们往往就地取材,使用单一的粘土制坯。我们知道,粘土的性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适宜做坯,有的却不易成型,还有的则由于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