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前身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

  临川白浒窑,位于今抚州市临川区城西四公里的红桥镇白浒渡,崇仁河紧靠窑址的山坡由西向东流入抚河;窑址依山靠水,水面交通极为便利,为瓷器的销售提供了条件;早年此地树木茂密,多以松木为主,为瓷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燃料;瓷土丰富,为瓷业生产胎土。
  临川白浒窑绵亘2公里,这些瓷窑在白浒窑毛家村《白浒毛氏族谱 》的南宋绍兴五年(1135)旧序记载中可得到印证:“宋元丰元年(1078)毛姓氏迁来此地一日出游汝西,车过浒渡,……而问曰:‘斯何地也?’当地人答曰:‘白浒渡,又曰白浒窑也。’”证实该窑早在北宋之前就已存在。事实上,早在唐代,临川白浒窑就颇具规模。
  古代的抚州府陶瓷制作和烧炼非常发达。著名的《景德镇陶录》一书曾高度称赞抚州的制陶艺术,临川白浒,南丰白舍,金溪小陂三窑所产生的陶瓷,可以和景德镇陶瓷媲美,因而被载入《中国陶瓷史》。
  宋时,江南西路临川白浒窑、金溪小陂窑、南丰白舍窑三大窑场均为当时国家的重窑。白浒窑手工制瓷工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
  1950和1960年,江西省博物馆文物调查工作中发现白浒窑废墟上散布的瓷片、窑具等遗物甚多,许多青瓷碎片,胎色青灰,釉色黄绿,通体施釉,均开冰裂片,具有典型的南朝、隋代青瓷特征;而碗则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其余的则具备宋代器物的一般化特点。
  元代,临川云山一带已发现高质量高岭土,白浒窑的瓷工逐渐北迁至云山(临川境内,现有窑厂)。临川白浒窑与景德镇同时出现元青花的烧造工艺。
  临川白浒窑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后上釉烧成。
  5、烧窑:是成瓷的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明、清两代,临川优秀的陶瓷工人大量奔赴景德镇,当时在景德镇的陶工三人中就有一个临川人。临川陶工的流失使临川白浒窑制瓷业受到冲击,发展逐渐缓慢,但民间窑厂依旧传承着宋元以来的制瓷工艺。
  清光绪32年(1906年)由李家渡私人开采加工经营临川高岭土,生产陶瓷原料,矿名为“华营公司”。
  20世纪50年代,临川陶瓷厂正式投产。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这套弥足珍贵的“毛瓷”精选陶瓷原料,就是临川砂子岭高岭土。
  1977年9月,临川青花仿古瓷厂在熊开生的具体指导下生产民间瓷器,后来逐步发展到制造青花仿古瓷,1980年打入国际市场。传统的产品“青花瓷六方凉瓶”曾荣获抚州地区科研项目一等奖。此处还有150件八仙踏八怪爆竹瓶,100件鹤同春观音瓶等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巧夺天工,是很好的艺术珍品。
  2012年,临川陶瓷工业园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以白浒窑为代表的临川陶瓷从手工制作工艺到现代化制瓷工艺的飞跃。
  临川白浒窑为江西打造瓷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后代景德镇小陶窑升级成大瓷窑的兴起,输送了大量优秀的陶瓷技术。白浒窑优秀的陶瓷技术人才为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为临川赢得了声誉,同时也为“先有白浒窑,后生景德镇”之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今天的景德镇陶瓷名冠全球,这与当年的白浒窑的技术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建国以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临川白浒窑瓷业习俗开始淡化,现已濒临消亡,亟待抢救和保护。临川白浒窑手工制瓷工艺耗时多、劳动强度大,产量和成品率低,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其制作精巧精美,构思奇特,在制瓷工艺中独树一帜,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2010年,张志刚先生受江西省文化厅委托,在北京宋庄策划首届江西艺术节暨红土地当代艺术文献展。展览期间,张志刚特意将白浒窑艺术陶瓷与景德镇艺术陶瓷同台展出,白浒窑陶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首都艺术界及各国大使的一致好评。
  2013年底张志刚先后向抚州市临川区第一文化馆、抚州市临川区文体广电局提交关于保护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的项目申报。
  2014年初,抚州市临川区政府正式将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列入临川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2014年3月,经江西省文化厅、抚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及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批准,在临川区下聂村张志刚陶瓷工作室正式成立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传习所。
  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传习所的建成,对加强临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习所将聘请有专业特长的老艺人以“带徒传艺”的方式生产、献艺,并与国际陶瓷机构交流合作,以期达到“融文物保护、手工制瓷工艺展示与生产于一体”的目的。传习所建成后,以“非遗”项目为载体,以文化交流与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吸引本地、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临川古老的制瓷工艺,感受古临川的文化内涵,据此让更多的人了解临川文化,热爱临川文化,弘扬临川文化,同时热忱欢迎广大瓷艺爱好者加盟,共襄盛举,将临川白浒窑手工制瓷工艺发扬光大。

以上是“景德镇陶瓷前身临川白浒窑手工陶瓷工艺”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女性画家与陶瓷装饰盘创作

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含蓄个性在陶瓷装饰盘的选材上逐一显露。情感的不同,影射着陶瓷装饰盘的精神面貌,这便是所谓的情由心生,境由心造。

粉彩童子瓷的装饰特色

粉彩童子瓷在装饰特色上继承人物装饰的特色,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发展,因为这样,这种工艺才能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所知。

瓷画走兽创作探求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画好走兽瓷画,首先要了解它、走进它,要了解动物生活习性、动物的结构规律,这样才能画好动物瓷画。只有经常去大自然实地写生,用心揣摩动物的结构、规

晚明民窑青花仕女艺术性及成因探析

晚明是青花仕女图的大发展时期,仕女人物是民窑产品重要表现题材之一。本文以仕女人物日常生活场景(课子习书、弹琴取乐、春日郊游、与童戏耍)中的精彩一幕展开。

品读王小晖陶瓷艺术

王小晖是我的同乡好友,我很喜欢她的为人,对她的画就不敢妄加评论了,因为我是一介画盲。朋友聚会时,小晖送我她的画册和画作,说实话,我压根就看不出一点儿名堂。

“十大瓷厂”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新贡献

“十大瓷厂”在半个多世纪里,对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公众和舆论的共识。不仅如此,笔者认为,时至今日,“十大瓷厂”对当今景德镇的陶瓷发展仍在作

景德镇民窑釉上陶瓷绘画与市井文化的关系

在宋元年间由于大量的戏剧小说和历史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再加上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戏剧小说的故事情节为景德镇的民窑釉上陶瓷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彩绘素材。

陶瓷艺术家必须具备美学观念

一个成功的陶瓷艺术家,必须具备美学观念、独立思考、勤于学习、细心观察。只有这样才能让欣赏者发现你,记住你,属于你。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