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瓶与玉壶春瓶的区别及特点寓意

  赏瓶玉壶春瓶的区别

赏瓶与玉壶春瓶的器型对比图

  赏瓶是由玉壶春瓶演变而来,传世品基本形制相同,均为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从器形上看,赏瓶外形优美、线条柔和、比例匀称,适合在上面绘画各种纹饰,而且也易于用手把握观赏。其肩部凸起的两道弦纹,加强了赏瓶的曲线美。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它是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子造型,是中国古代陶瓷器物中特有的一种造型,可以说是自成体系。自唐宋开始,历代各地窑厂均有烧制。最初这种形状由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弧度柔和多变,轮廓明显。

青花龙纹赏瓶

  赏瓶的特点

  赏瓶出现于清代雍正(1723—1735年)年间,顾名思义是作为赏赐之用,是清代皇帝专门用来赏赐王公贵族、有功之臣而烧制的。当时的统治者为了鼓励各级官员在吏治中清正廉明,精心设计、专门创烧了这种瓷瓶,用以赏赐官吏。

  赏瓶以其外形秀美、线条柔和、比例协调、落落大方而受到自清以来及至今日的人们包括清代历代帝王的喜爱,成为人们最爱收藏的器形之一。有人认为,赏瓶是清代中期以后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器形,可见其在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

青花釉里红赏瓶

  赏瓶的寓意

赏瓶的纹饰最初是很讲究的,一般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青”代表“清”,白釉即青白,是“清白”的谐音;“莲”代表“廉”,缠枝连理即“连结”,是“廉洁”的谐音。皇帝赐这种赏瓶意在令臣下“为政清廉”,取“清廉有赏”的寓意。

赏瓶一般都比较大,而且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到了晚期和民国初期,赏瓶成为富贵人家的摆设,一是彰显身份,二是增加生活情调。

乾隆黄地轧道洋彩折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乾隆黄地轧道洋彩折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特点

  玉壶春瓶,主要的造型特点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具体说来,就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当然,每个时代烧制的玉壶春瓶也都具有自己时代的典型特征。

  中国瓷器,器型众多,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其中有些因为代代相传且备受欢迎,而成为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皿,如玉壶春瓶。玉壶春,大概是中国瓷器史上最浪漫、最唯美的命名,而其器型线条优美柔和,颇有秀妍之气,更让这种器具成为从古至今众多鉴藏家的所爱。

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
明永乐青花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寓意

  玉壶春瓶的寓意“玉壶”二字早已有之,指唐代的一种玉器,王昌龄诗“一片冰心在玉壶”为千古名句。而在其后面加上一个“春”字,则变成了一种陶瓷器皿,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寓意高洁。

以上是“赏瓶与玉壶春瓶的区别及特点寓意”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两分钟看明白)

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历史,也是中国的一部辛酸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三千年的历史中就贯穿着瓷器文明,这些精美的瓷器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

陶器是怎样起源的?

它可能是由于涂有粘土的篮子经过火烧,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这种容器耐火,且能用以烧煮食物,不久之后,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也就开始出现了

清三代督陶官对瓷器的艺术贡献

本文以清三代“督陶官”这一人物群体为中心,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古籍文献与图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其美学背后所隐藏的陶瓷文化现象。

青花瓷的由来是怎样的?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名列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原始青花瓷于唐宋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我国陶

景德镇陶瓷品牌形象的国际化设计

对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经济背景和品牌形象设计现状进行调研,在分析品牌国际化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景德镇陶瓷品牌国际化战略和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青料的呈色与青花瓷器的断代

尽管通过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对明代御窑遗址的发掘,在研究断代上取得较大的进展,然而,在一些学者研究中,永宣不分的问题,依然是存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

家居陶瓷个性化定制的设计方法

家居陶瓷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分析家居陶瓷制品的现状,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探讨家居陶瓷的设计方法。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