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风道骨窑变鬼斧神工

  仙鹤暨丹顶鹤,形体优美,洁白无瑕,头上有高贵的红顶,颈部及身后黑色的饰羽布局得当,它步态优雅,气度轩昂,高鸣善舞,具有中国审美观的所有要素,历代以来,人们对仙鹤赋予了诸多美好吉祥的象征,如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

仙鹤图瓷板画

  仙鹤之“仙”源

  丹顶鹤由于符合东方的审美,因此先民在认知自然现象,追求理想生活和艺术享受过程中逐渐衍化为一种精神文化产物,在《盛京通志》等若干部典藉史卷中对丹顶鹤均有相同的诠释和定义:仙禽。

  仙鹤之“仙”同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息息相关的。东汉时期,黄老道家已演变成偏重养生修仙的学论,在道教中,仙鹤即为神仙,具有超脱的境界、超人的力量、超凡的预感先知。道教著作《云笈七签》中便记载过:“张道陵可以乘坐仙鹤任由往来。”

  另一方面,仙鹤之“仙”与封建社会皇权的推崇密不可分,仙鹤在皇室文化的发展中被加倍赋予了尊贵,吉祥的含义,有祝福的作用,有清正的象征,更有护佑皇权江山的功利性。历朝代均以仙鹤为“上瑞”之尊,宫廷中的绘画、壁挂、楹联、雕塑、器物、印信屡见瑞鹤祥云,明朝至清朝,一品文官的补子,绣的就是仙鹤,朝廷把仙鹤看作“一鸟之下,万鸟之上”,成为仅次于皇族专用龙凤的一种标识。

  仙鹤的艺术形象

  出于对仙鹤的仰慕,展现于文人墨客笔下的仙鹤形象便有了别样的神韵,几分色彩,几许浪漫,几多高雅,甚至被赋予了王者之尊严,神话之传奇,人性之高洁。

  仙鹤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7000-8000年以前,就已经在岩壁、骨饰、木具上镌刻出仙鹤的神踪仙迹。而在历代画家笔下,仙鹤常常是高洁清廉、刚正不阿的象征,以其优雅大方的舞姿、嘹亮悦耳的鸣声、白洁秀美的形象、潇洒飘逸的神韵,赢得人们的青睐。

  而历代对仙鹤歌颂的千古名句更是数不胜数,屈原《楚辞》中就有“听玄鹤之晨鸣兮,于高冈之峨峨。”到了唐代,杜甫在《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中写道:“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宋代陆游也曾在《纵笔》用“偃蹇松逃世,翩仙鹤驾风”来一浇心中块垒。到了元代,有吴澄用“仙鹤翔空清似水,步虚声在朵云西”的诗句描绘仙鹤的飘渺轻灵。后世如沈周、陈则等人以仙鹤为歌颂对象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

  而在陶瓷装饰上,自唐代开始,仙鹤题材便在陶瓷作品中出现。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从初的云鹤纹饰到群鹤,再到云鹤和松鹤;从初的简单线条到吸收西画的写实、透视等技巧,仙鹤的形象也越来越生动和逼真。历代陶艺家禅悟鹤精神,弘扬鹤文化,心境之怅然,意境之美妙。尽情地挥洒着这份天高云淡,清雅爽朗、飘逸如仙的化境。

  当高温颜色釉与道骨仙风相遇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是指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按烧成温度分类,分为高、低两种。自明、清两代开始,颜色釉瓷色彩就已经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6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

  由于仙鹤题材在各种陶瓷装饰手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高温颜色釉上,仙鹤题材也是陶艺家常使用的题材之一。但与其它装饰手法和用彩方式相比,用高温颜色釉来表现仙鹤题材的作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背景平添几分飘渺

  众所周知,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多种颜色釉交叉混合使用时,通过对各种颜色釉特性的准确把握,可以创造出极具意境的背景画面,或飘渺、或深邃、或高远。如表现天空背景,则纷纭变幻、仙气萦绕,极具真实感,就连天际线也增添了诸多变化和韵味。而在表现近景上,则使细节部分更加耐人寻味,多种色釉间的融合渗透使人反复玩味,细细品读。

  二、仙鹤徒增几许灵动

  由于高温颜色釉绘画是经过1300多度高温形成的液态玻璃质,其交融、渗透、流畅,形成晶莹绚丽、斑驳厚重的色彩。因此在表现动态对象上,可以展现其它装饰手法无法表达和呈现的灵动效果。就表现仙鹤来说,无论是起飞、翱翔、降落、站立等姿态,都特别具有一种动态感,画面的整体富于变化,形象突出,一种傲骨之情跃然瓷上。在表现羽毛和头颈等细节方面,淋漓尽致,审美韵味浓郁。整个仙鹤有一种强烈的张力和向外的扩展之感,使人对画面的外延充满想象。

  三、窑变鬼斧神工

  由于高温颜色釉是创作者通过对各种金属氧化物色剂特性及组合效果的总体构思把控,再经过高温烧炼下的二度创作而成。尽管陶艺家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但仍然无法百分百掌握特性各异的各种颜色釉,更无法绝对自主和自如地组合不同的颜色釉。因为窑变的原因极其复杂,与色彩原料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胎质及造型、釉料的加工过程、釉料的微量元素含量、烧成工艺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关系。而也恰恰是窑变中的一些不确定性。使在创作仙鹤题材的高温颜色釉时,多了一些担心,但也多了许多趣味和惊喜。

  综上所述,仙鹤作为一种古老、普遍的绘画和陶瓷装饰的题材之一,历代被世人推崇和喜爱。虽然多种高温颜色釉与仙鹤题材相结合应用于陶瓷装饰中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经过陶艺家不断的尝试、总结和创新,已经日益呈现出这种装饰方式在表现仙禽上的巨大优势,诚望当代的陶艺家们继续尝试和创新,并不断总结经验,让传统的仙鹤题材在高温颜色釉中焕发出全新的风采。

  杨天宇 放鹤楼主,1973年生,江西都昌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设本科学历,国家二级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当代实力派艺术家荣誉称号,江西省工艺美术师,高级陶瓷美术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以上是“瑞鹤仙风道骨窑变鬼斧神工”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古彩的色泽关系

当人们一提起古彩,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因这门精湛的传统艺术早在清康熙朝就盛行,如今也是近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典范

瑞鹤仙风道骨窑变鬼斧神工

已经日益呈现出这种装饰方式在表现仙禽上的巨大优势,诚望当代的陶艺家们继续尝试和创新,并不断总结经验,让传统的仙鹤题材在高温颜色釉中焕发出全新的风采。

浅谈宋代花鸟艺术与成果及影响

一、 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性及文学性 宋代花鸟画有很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在绘画中的体现,通过一幅幅宋人花鸟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我们打开宋人画册时,我们会为每一幅作品栩栩

陶瓷工笔人物画的语言走向

陶瓷工笔人物画亦是如此,它以精勾细染的语言样式区别于纵笔挥写的釉下青花,不同的创作理念与绘画样式使其在中国陶瓷画坛独树一帜,光彩夺目,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论梅兰竹菊的文化底蕴与陶瓷艺术思考

在陶瓷艺术成长的长河中,梅兰竹菊亦是陶瓷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既传承了花中四君子的节操及象征意义,又结合了现代的审美情趣,清净却不失高雅,在陶瓷装饰中占据了

景德镇瓷画山水的发展

从景德镇瓷画山水的发展来看,在明代青花装饰艺术成为陶瓷装饰主流的基础上,清代景德镇山水瓷画已完全成熟。

漫谈工笔花鸟与粉彩花鸟的关系

工笔花鸟作为粉彩花鸟的“源”而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粉彩花鸟的发展,在现今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粉彩花鸟自身特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它有更大的发展

论述釉上粉彩人物画创作中的四言心得

陶瓷工艺美术是我国众多工艺美术学科中的一种,以其复杂的工序、精美的质感、独特的造型、缤纷的色彩一直被艺术界、文化界、收藏界所追崇。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