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浅析

  陶瓷被公认为是中国的代表。中国的陶瓷史,包括了陶瓷的工艺、经济和美术三个方面,综合以上三方面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史。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陶瓷史各个方面做过了很多研究,本文只针对明清陶瓷玉壶春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与对比。

清乾隆青花竹石玉壶春瓶

  一、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概况

  (一)陶瓷“玉壶春”瓶的由来

  现阶段对于“玉壶春”瓶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玉壶春为此瓶名,原为酒名,唐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诗有句云:“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许之衡着《饮流瓷说瓷》道“玉壶春口颇哆,颈短腹大,足稍肥,亦雅致也。”玉壶春瓶为宋代所创瓶式,器型特点是:撇口,细颈,削肩,硕腹,圈足;瓶体由有变化的弧线构成,器形显示出柔美匀称的装饰感。陈文平所着《中国古陶瓷》里道:“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肉和的瓶体。宋代创烧,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烧造。”笔者根据以上资料总结出,玉壶春瓶是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并以变化的柔和弧线为轮廓线瓶类器物。此类瓶造型均为细颈,颈部中央微收,从颈部向下逐渐丰硕,过渡为圆杏状,下垂腹,曲线变化柔缓,圈足较大,内敛或外撇两种形式。此类瓶器物定型于宋代,大半官窑,甚少客货,而官窑又大半纯色釉也。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此瓶,品种有所增加,如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瓶类中特有器型。

  玉壶春瓶此称谓宋元时期并不见记载,大多书籍都认为由宋人诗句“玉壶先春”或者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但完整的诗句、作者、题目均无从查询。但“玉壶买春”这四个字到是可以查得到出处。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其作品《诗品·典雅》中有云:玉壶买春,赏雨茹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在这里”玉壶买春“四个字意指用玉壶去买”春“,而”春“指的是酒,”玉壶“指的是玉制的壶或是青瓷壶。笔者认为要想”玉壶春瓶“名出何处,就要从”春“自说起,再说”玉壶“,最后再到”玉壶春“,结论于”玉壶春瓶“。

  第一,古人常用”春“比作酒,”春酒“一词早在周成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古时过年,民间以宴请亲朋好友吃春酒为习俗,当时所谓的”春酒“应是冻醪,酿造于寒冬时节,至春季再引用的酒类。依据宋代朱翼中载其《酒经》中这样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由此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习惯把”春酒“称之为”冻醪“或者”冬醪“。笔者认为把就称谓为”春“应起于隋代,这是根据隋代时期四川的酒罐上所出现的具有”春“字寓意的花草纹样而推断出来的,这一纹饰盛行于唐宋,唐代四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此时的人们热衷于春季酿制出的白酒,且只有春季酿出的酒才能称为”春酒“或是”春“。

  第二,笔者认为”玉壶“二字应最早出现于宋,随时代不同而略有不同,或指为玉制的壶,或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宋代以前,人们就经常用”玉壶“或者”玉瓶“来装置美酒。《后汉书杨赐传》就有记载:”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幢缓,玉壶革带,金错钩佩“。但是在这里提及的玉壶,指的是一玉制的壶形配饰,由皇帝颁发,寓有敬老与表功之意,并非酒壶。进入唐代后,”玉壶“才用专指酒壶。如唐代李白所作诗《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到了宋代仍有类似诗句,如辛弃疾所作词《感皇恩寿范悴》:”楼雪初晴,庭闹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

  在唐宋事情将”玉壶“与酒并提的诗文较常见。如唐代诗人马岱《赠别北客》诗文中提到”饮尽玉壶酒,赠留金错刀“,高骈《边方春兴》中提到”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这两首诗直接将”玉壶“与酒相关联,确切表明”玉壶“是一种盛酒使用的容器。相似的表述还有很多,例如曹冠的《霜天晓角》写到”相簟宾筳乘兴,玉壶酒、漾冰雪“,如李白的《杂曲歌辞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写到”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琥珀殷“。可见当时人们钟爱”玉壶“来盛美酒,玉壶春瓶为装酒器是常见现象。

  第三,用”玉壶春“来称谓器物在宋、元时期的文献中也可寻到。北宋后期词作家曹元宠《临江仙》中有这样的词句:”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数枝梅浸玉壶春,雪明浑似晓,香重欲成云“,”数枝梅浸玉壶春“从文义上分析,梅花是插放在一定的容器中的,而这句中的”玉壶春“如果理解为一种酒的话,梅花应是不可能浸放在酒中,可以推出”玉壶春“是一种容器,可插梅花。元代的《梅花百咏》”插花贮水养天真,潇洒风标席上珍;清晓呼铜换新汲,只愁冻合玉壶春“中的”玉壶春“从诗意来看也应是一种容器。以”玉壶春“直接命名器物造型的确定文件见于清代。通过”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我们可以看到与错这样的记载,如”雍正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漆作“记录到:”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仿大官窑四喜尊二件……仿宣窑白釉小玉壶春二件“。在清代陈浏的《雅》一书中,可以看到以”玉壶春“称为器物的详细记载。对于什么是”玉壶春“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的:”状似美人肩,而项短、腹大、口颇侈者,曰玉壶春“。”玉壶春“从座位一种容器直到被冠名为”玉壶春瓶“经历了一定的时期,而”玉壶春瓶“一次的普遍应用还是比较晚,完全确定下来”玉壶春瓶“名称应该是到民国时期,在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所有提及。

  (二)陶瓷玉壶春瓶器型的源起

  事物发展都应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凭空出现、独立纯在的,玉壶春瓶的器型发展亦是如此。现大多数学者认为玉壶春瓶创烧于宋代,但笔者认为它的创烧并非独化而成,应是基于器型演变而来的。宋代以前为玉壶春瓶器型的准备阶段,可从大量出土实物资料上看出,类似于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器物是通过发展、演变最终定型的。早在江西、福建等地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的瓷器造型,并且这些瓶又同汉、晋时期某些壶制瓷瓶形状相似,这期间肯定存在某种关联。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玉壶春瓶的造型起源于唐代的净水瓶,但少有资料可以佐证。”净瓶“是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供僧侣游方时随身携带用于储水或者净收,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辽三个时期,其造型为喇叭口、直径、颈中部突出若圆盘、腹部呈长圆状、肩部向上翘、短流多用兽首形、肩部一侧有上细下粗的流、且壶口与注口有盖、圈足。各种说法众多,但能确定的是,玉壶春瓶确实是一种瓷瓶器型的演变,经过不同的时代,最后定型为现存玉壶春瓶。

明代陶瓷玉壶春瓶

  二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造型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郭沫若先生曾在殷周青铜器分期问题的论述中提到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字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花纹。“笔者理解为任何事物在各个时期发展的阶段都存在这与众不同的特性,对于陶瓷玉壶春瓶的探讨,应从对其不同时期的造型特点进行分析。玉壶春瓶创烧于宋,至清朝末年此器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撇口部、细颈部、肩部、宽腹部等基本特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细微改变,但是无论如何演变,最终目的是使其功能合理与美感并存。

  (一)明代雄健稳重的玉壶春瓶

  中国陶瓷业在明代时期空前辉煌,从明代开始景德镇的官窑蓬勃发展,《二酉委谭》所说的”天下窑器所具“,描述的正式当时景德镇窑的昌盛。《江西大志》说:”御器厂成立于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这说明洪武末年在景德镇便设立了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御用窑厂,且规定宫廷用瓷的品种、样式,民窑是不可仿制的。明代不同时期的制品在轮廓线条上有所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代早期瓷器装饰,多留白,艺术风格偏疏朗。明代前期,胎有较为精细,青色较浓艳,造型多种多样,纹饰优美,区别于元代青花瓷,蜕化趋向轻巧细致。明代中期胎质洁白、釉泽细腻、造型轻巧、工艺精湛。明代后期,艺术风格更为玲珑剔透、华丽爽目。

  笔者根据资料分析大致将明代玉壶春瓶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口撇出大,束颈,腹部鼓圆下垂,最大直径偏上,下收缓和,矮圈足且外卷,器物附有呈天盖地式的套口原盖,盖顶有珠宝钮,内部有筒管插入瓶口,使得盖不易脱落。

  第二类,口撇出大,颈部略细,向下写出至腹,弧度大,腹部杏圆且下垂,最大直径靠近底足处,圈足外撇。

  第三类,口外撇,颈粗且短,至腹部弧度略小,腹部呈杏圆状,最大直径下移,下收缓和,矮圈足且外撇。

  第四类,口外撇且翻出,颈细而短,颈部向外下方斜出至腹,最大直径向下移,腹部呈杏圆状,下收缓和,矮圈足,整体造型曲线并不优美,也极不协调。

  第五类,口撇出略小,颈细长直,弧度并不大,颈部到腹部转折显着,腹部呈椭圆状,高圈足,此类玉壶春瓶在宋元粮食器都可以找到身影。

  明代玉壶春瓶的器型继承了元代后期的时代特点,又因便于使用,出现了不断的变革。从总体造型上看,明代玉壶春瓶与以往此器型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我们也要肯定的是明代要比元代有所进步,因为明代时的御窑厂统一了元代玉壶春瓶器物的内壁、底足上釉混乱的缺陷,将底足全部改为上釉,为玉壶春瓶的制造确立了规范。至成化时期,玉壶春瓶与其他器物一样,盛行底足内落款,这一进步更加完善了明代官窑玉壶春平的制作工艺。明代洪武时期,玉壶春瓶器型还处于元末明初器物厚重粗笨的风格,外廓曲线与下腹曲线转折较明显,不及元代玉壶春瓶造型的优美与疏朗,给人以憨重的实感。永乐、宣德时期,玉壶春瓶处于粗放向细腻转变的阶段。明代中期的玉壶春瓶造型趋于秀丽圆润,大小合宜。明代晚期玉壶春瓶制作越来越少,一般都为撇口,细短颈、长腹下丰、圈足微内敛,外轮廓曲线圆润。明代玉壶春瓶型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清代玉壶春瓶的造型,清代的玉壶春瓶造型几乎完全承袭了明代的造型。

  (二)清代奇巧隽美的玉壶春瓶

  陶瓷业至清代时达到了顶峰,康熙时期的”臧窑“以单色釉为主,”郎窑“以仿制宣德红釉的”郎窑红“为特色,雍正年间”年窑“《景德镇陶录》卷五:”琢器多卵色,圆类银素中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清代瓷器发展昌盛并非偶然或是单纯的引用前代。主要原因有以下所致:第一,清朝帝王均喜爱瓷器。早在顺治时期就恢复了御窑厂,康熙十七年曾派内务府官员驻扎御窑督造,雍正时又下谕旨解除了贱民,四民平等,制瓷工匠跻身为”艺术家“,制瓷业再次发达起来。第二,在历代御窑督造官员中以清代成就最为显着,如臧应选、朗廷极、年希尧、唐英所督造的”臧窑“、”年窑“、”唐窑“所出器物各具特色,种类空前丰富,令人赞叹至今。

  玉壶春瓶在清代的发展由盛到衰,造型上并未有太大的突破,大多仿前朝,但工艺上较前朝更加成熟。清三代在玉壶春瓶造型上却别不明显,乾隆期我国制瓷业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玉壶春瓶也被大量烧造,但造型上仍无显着突破。笔者根据资料将清代此类瓶器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口撇出略大,颈短且粗,腹部圆鼓,最大直径偏下,矮圈足。

  第二类,口外撇翻出略大,长颈且细,腹部圆鼓,颈部至腹的弧度略陡,中心下移,圈足外翻。

  第三类,口外翻较大,颈细长,至腹部弧度缓和,腹呈杏圆下垂状,最大直径偏上,下收柔和,高圈足外撇。

  第四类,口外撇,颈短且粗,腹部下垂呈扁圆状,圈足高且外撇。

  第五类,口撇出大,颈短且粗,腹呈椭圆状,最大直径上移,矮圈足。

  第六类,口撇出大且外翻,颈细短,腹圆鼓,最大直径偏下,高圈足并外撇。

  清代的玉壶春瓶制作发展比较复杂,主要可分为三部分:保守继承类、创新类及仿古类。清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集天下之大成,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一应俱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景德镇是清代瓷器的代表,集天下器物种类,不仅拥有明代的各种工艺和品种,并在原有基础上延续发展。清代的玉壶春瓶较明代,颈部更粗短,腹部更丰满,此时的审美使得艺术与世俗靠近了一步。

清代陶瓷玉壶春瓶

  三、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器型演变

  (一)器物造型

  每个时代的创造物,可反映出这个时代的造物思想,因此一定时代的社会思想,同样也作用于器物的制造,两者相辅相成。陶瓷器物的造型基于具体功能要求和条件的确定,最终的表现为最终造型样式,一个器物所创烧期是不可能固定为一种形制的发展,人类往往会创造出许多系列,通过这些系列根据自己特有的审美和使用方式使得其健健发展到最适宜的形制。下面笔者将对玉壶春瓶各部位形制进行拆分,即对其口部、颈部、腹部进行分析研究。

  1、器物口部造型

  在经历了宋、元、明、清这四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技术水平的玉壶春瓶,在口部的造型发生了变化,但不是非常明显。口是器物造型最上端的边缘,器口的内外壁相衔接处和之下的有限部分,称为边口或边沿。其中明清事情玉壶春瓶口部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直口式瓶。是指口部最上端部分的边缘与颈形成直线,且边口是对直向上的。这种瓶口的玉壶春瓶在宋代烧造比较多,明代较少烧造,到了清代几乎寻不到影子。

  第二类,微撇式瓶。是指口部最上端部分的边缘与颈之间有微小的弧度,口向外略撇出,边口略朝两侧。这种形制的玉壶春在宋元明清均有烧造。

  第三类,微撇向外翻开式瓶。是指口部最上端边缘外翻,且边口向两侧平行伸出。明清时期这种造型的玉壶春瓶口部外翻面积更大,别扣略向下。

  第四类,微撇外翻卷式瓶。是指口部上端最边缘向外翻,边口向两侧伸展并向颈部卷起。此器型盛行于元代,明代时期这种器型的玉壶春瓶口部大,翻卷出的面积也大,但翻卷弧度并不明显,清代此类玉壶春瓶口翻卷出面积大,且卷出弧度不圆润。

  2、颈部造型

  玉壶春瓶颈部变化发展相对于口来说是比较明显的。颈在口之下,多为内敛收进、直径小、似人颈部。玉壶春瓶瓶颈部有:直颈式、”C型式“、上细下粗式、八棱形制四种,其中八棱式是元代器物所特有的形制。

  3、腹部造型

  腹是瓶、壶类器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腹部在整个器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腹径所处位置、腹部曲线等要素都是瓶、壶类器物样式设计的重点。我国古代各式瓶、壶腹部造型丰富多样,是造型样式变化非常频繁的部分。玉壶春瓶的腹部演变发展史非常明显的。明清时期玉壶春瓶腹部造型有着显着的变化,可分为:椭圆腹、杏圆腹、鼓圆腹等,其中椭圆腹在明代已较少见,清代已不再烧造。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定规律,某件器物从发生到最后,同样要遵守一定的规律,当新的事物出现比原先的更符合人类的审美、人类的生活需求时,旧的东西就会被新事物所取代;有的则是锦上添花,变换造型,功能改进;有的虽然继续烧造但是功能用途发生了变化。明代玉壶春瓶的造型、纹饰使人感到美的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清代时期的玉壶春瓶造型,做工更为纤巧,这个时期对于玉壶春瓶已不再考虑使用方便这方面,只需考虑美观即可,繁缛、精美是其艺术特点。

  (二)造型功能

  古人对器物使用功能也有着高深见解,如王安石在《上人书》中说:”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李渔在《闲情偶寄器玩部》言:”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须“等等。可见当时古人的造物思想为”备物致用“。通过对玉壶春瓶口、颈、腹造型演变的研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明清时代是如何随着人们习俗变化而发生功能上的变化的。首先,玉壶春瓶发展和盛行的时代性强,与其功能和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玉壶春瓶在宋代至清代这一时期,由使用器逐渐变为了插花器、陈设器,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使玉壶春瓶的功能发生了质的改变,带动了玉壶春瓶由酒器最终演变为陈设器。

  很多学者认为玉壶春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盛酒器,作为一种实用器,功能应为一种斟酒器具。直到明代我们仍可在仇英《清明上河图》的酒肆中清晰的看到玉壶春瓶的影子。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时玉壶春瓶也同宋代一样作为一种插花器存在着,我们可从明代万历年间的《元明戏曲叶子》得到印证,图中作画用的桌子放有一只玉壶春瓶,且插有花草。明代万历时的《南琵琶记插图》里,长桌子上也摆放了两只玉壶春瓶并插有花草。这些古画证明了明代万历时期玉壶春瓶的功能为插花器。清代以后玉壶春瓶逐渐演变为了纯观赏性的陈设器。清代康熙时的《万寿盛典插图》,图中桌子上摆放了玉壶春瓶,此瓶摆放在一个架子上,通常只有观赏期彩绘做架子,便于观赏。或从存世的清代玉壶春瓶的形制、装饰来看,都已经不在适合做使用器,清代的玉壶春瓶鉴赏意义进一步浓郁,各种色釉的装饰非常华丽,装饰如此繁缛的器物作为使用器是不通常理的,器物本身奢华,早已将花草之美掩盖。

  所以,玉壶春瓶由宋代作为盛酒器发展到明代酒器、插花器到清代最终成为陈设器的路线可以分析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往往影响着器物的使用功能,使同种器物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同样我们可以从陶瓷的发展史上看,陶器刚出现时均为使用器,随着生活习俗的变化逐渐在其使用功能上发生了转变,或者消失。陶瓷窑历代生产的器物,总是以”适宜“、”随俗“为衡量的标准,紧跟生活需求,紧跟市场需求,这是每个行业都非常明了的规律。

  (三)玉壶春瓶演变的其他器物

  玉壶春瓶是我国古代陶瓷瓶类器物中独特的一种造型,自成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被其他器物所借鉴,诸如许多瓶、壶等运用玉壶春瓶造型为基础,加上其他的附件,例如耳、柄、首、流、盖等,并冠以新名。这些从玉壶春瓶演变出的新器物有很多,如执壶、双耳壶、戟耳瓶等,虽名称不同,但不难看出仍属于玉壶春瓶范围内的系列。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无论是执壶或者双耳瓶,在造型上的演变不仅限于执、流,双耳间的差别,也会随着玉壶春瓶整体器型的变化而变化。每种器型的瓶子均可在同时期、铜腰扣找到相似的形制,另外还有部分器物并不是由玉壶春瓶演变而来,但形制却也相似。

  四、结论

  陶瓷玉壶春瓶自其创烧来,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明清时期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功能上都发生显着的变化。器物造型的变化主要是随着功能的演变而变化,功能的演变则又与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有着极大的关联。玉壶春瓶是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器型,并有着自己的发展体系

  第一,造型上,各时代的玉壶春瓶造型特征体现了各时代不同的特色,明瓶颈较粗、下腹壮;清瓶口撇出大、颈短腹肥。但总体看还是有相似之处,玉壶春瓶的整体造型风貌不曾改变。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时期的发展,是我国陶瓷玉壶春瓶的器型演变的走线。

  第二,功能上,玉壶春瓶早在宋元时期主要为实用性盛酒器,至明清时期逐渐衍生为插花、陈设器等。这种功能上的变化,使得玉壶春瓶的形制趋于纯粹赏析的路线,最终找到了符合我们中国文化品位的轮廓相吻合的造型样式。

  第三,玉壶春瓶不仅自身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器物。它们皆以玉壶春瓶主体造型为魂,加上其他附件,再加以重新命名,称为新生器物。这也证明了玉壶春瓶区别于其他器物的独特之处。

  从我国陶瓷玉壶春瓶发展史来看,其随着功能转变和器型定型,它的纹饰及装饰也变得精湛,形成了与玉壶春瓶器型相匹配的装饰手法。笔者认为陶瓷玉壶春瓶有很多可挖掘的研究点,怎奈自身能力有限,忘更多喜爱玉壶春的朋友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

以上是“明清时期陶瓷玉壶春瓶浅析”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宝月瓶

宝月瓶因腹圆如满月所以形象的把这种瓷器瓶子叫宝月瓶,又叫“福寿瓶”或“抱月瓶”。宝月瓶是受西亚青铜器影响而在明代早期出现的瓷器造型。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时代风格

受设计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陶瓷产品在时代中不断变革。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在继承传统的设计风格之外,有了新的突破和改变,日用陶瓷的设计更加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和

景德镇陶瓷市场需要那么多新品吗?

景德镇瓷博会马上开幕了。可以预见,景德镇陶瓷市场不论是到哪个品牌、哪个展厅去看,工作人员必定会热情给你介绍,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来的产品。

漫谈景德镇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陶瓷文化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多元素的陶瓷文化在世界瓷都精彩地演绎。

清三代督陶官对瓷器的艺术贡献

本文以清三代“督陶官”这一人物群体为中心,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古籍文献与图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其美学背后所隐藏的陶瓷文化现象。

中国瓷器凝结的科技思想

瓷器、茶叶、丝绸等共同构成中国印象,而只有瓷器独享与国同名的尊荣,这足以证明瓷器无与伦比的地位,也是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佐证。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状与生产方式的革新

陶瓷产业已成为景德镇七大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带给陶瓷产业更为宽广的发展环境与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其传统的生产、销售、管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