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作假的十种方法(收藏瓷器必看)

  作假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故了解其作假手段,对于认识膺品的作用很大。根据古人留下的大量资料和所见到的市场上的众多的仿品、伪品进行判断、总结、归纳,仿制与作伪大致有如下十种方法。收藏瓷器的朋友必看。

古瓷器作假的十种方法

  一、新瓷作旧。光绪间采用的方法是先用带细沙的泥砣,对瓷体轻轻擦磨。为拭去擦痕又用牛皮胶砣蘸油磨之(如今有人用劣质牙膏和水砂纸磨)。用此法使新瓷褪去光泽,冒充古瓷。初看确像古瓷,然仔细察看,终可发现破绽。因为古瓷历经日久,长期摩挲,虽然呈现旧色,但毕竟还有难摩和漏摩之处依然带亮色。而伪品则全部磨旧,无一点亮色。

  二、真坯假底。锯下破旧瓷器之底,粘接在伪作的新瓷上,形成伪物真款。粘合处看似天衣无缝,但如用高倍放大镜察看,亦可现出痕迹。

  三、真坯假彩。取旧瓷之白质无花者,彩绘后重烧。坯质确系古品,有旧瓷之光素,加彩后价值倍增。然后加之彩只要细辨仍会露出马脚。一是画风的不同。古代画风多为单线浅描,现代的摹仿者多为有美术专业知识者,无论怎样摹仿,总会露出"现代派"的手法。二是釉彩的品质。如康熙以前的青花多用国产的回青,蓝中带灰。康熙后的青花为进口料,蓝中浮紫。现代的青花料接近青莲色,十分纯净。古代所用的料色现在还真难寻觅,只要仔细审视,必可看出眉目。

  四、巧补缺陷。对缺损的古瓷进行粘贴补接,如补耳、补胫、补足、补口等。尽管粘补技艺很高,但补上去的耳、足等都是以后捏制、补上后加釉彩重烧的,其风格和色泽必然与原物有细微差别,不可能浑然一体。

  五、以画掩伪。将破损的素洁古瓷用胶粘合后,于裂痕处画上硬彩花卉以掩饰破痕。除用放大镜细察裂痕外,同时从画风和色料的品质进行细致的比较亦可看出问题。

  六、磨口掩损。对口部有缺损的瓶罐之类瓷器锯掉残缺磨平口部以充完品,一般都留有打磨的痕印,要细心察看。

  七、磨底改款。为了冒充古瓷,将近来生产的瓷器底部的款磨去,写上老款加釉重烧,然后进行作旧处理。

  八、新仿名釉。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工艺水平和提高,古代很难烧制的钧红、郎窑红、郎窑绿、豇豆红以及各种窑变釉等,作伪者都能烧出。尽管釉色难辨真假,但从胎质和器形上仍可辨别。如有的作伪者认为工艺越精越好,造出的胎质过于细腻,超出了古人的生产水平,弄巧反拙。

  九、古瓷新款。此种作伪方法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尤以明万历、清康雍年间盛。即在未署款的古瓷上重新提款,陶瓷界称为寄托年号款。如乾隆时将宋代官、哥、钧、定、汝诸窑所产的瓷器都提写"重华宫".明代的寄托款早是永乐,晚的是万历。如今古瓷新款已成了作伪者的贯用手法。对这类仿品要严格考证其字体风格。

  十、新瓷古款。多为仿制品,是一种主要的仿制手段。如成化年款,有"成化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两种。清代后的仿品多用"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大都字体工整。而真品的四字款却信手写来并不规整。如今的仿品以明朝款为多,康雍乾各代均有,但字体风格迥异。笔者见过一件古花瓶,用朱砂料题有"洪武年制",其字形笨拙,色彩鲜艳,一眼便能识破。也有仿得逼真的,这就要从多方面予以鉴定。

以上是“古瓷器作假的十种方法(收藏瓷器必看)”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点

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现介绍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点以供鉴别参考。

元明青花瓷器纹饰的纹饰特点

目前现存的元青花瓷真品非常稀少,全世界加起来大约只有400余件,国内被专家认可的也只有100多件,所以元青花瓷器的价值非常昂贵,也导致仿品数量非常多。藏家在收藏过程中要想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康熙民窑青花造型古朴、端庄,整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充满阳刚之美。型制、规格众多难以计数。下面就来说说康熙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珐琅彩瓷器的主要特征和款式

珐琅彩瓷器是在景泰蓝基础上演变而来。二者不同之处景泰蓝是在铜胎上经施珐琅釉而烧成,瓷胎上施珐琅釉则叫珐琅彩。珐琅彩始于康熙后期,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高,工艺美。

瓷器鉴定的正确方法

瓷器的鉴定是一门学问,收藏的苦乐个人自知。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鉴定方法,同时能认真实践,关注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成果,刻苦钻研业务,肯定能成为懂得鉴定的行家里手。

古陶瓷收藏:以标准器识年份

唯有过了“以标准器识年份”这一关,你才能个人独立上古玩市场辨真伪淘宝,你才能为他人鉴定高仿品真伪并进行美学、工艺、历史、文化之学术研究。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