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又一大瓷窑体系,为邢窑的后继者,创烧于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较为粗糙简单,处于向精瓷过渡的阶段。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唐代邢窑白瓷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唐代定窑白瓷

这一时期的定窑专烧白釉、黄釉瓷,产品特征大体和邢窑相同。从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看,唐代中后期的定窑白瓷胎色虽仍较深,胎质和釉色差异大,需施化妆土提高白度,但胎质坚硬细腻,其高档产品甚至已接近或达到了精白瓷的水平。这为后来定窑取代邢窑,成为北方新的白瓷中心奠定了基础。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唐 定窑白釉碗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定窑黄釉瓷片

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晚唐 定窑白釉大碗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五代时期的“定窑白釉刻‘易定’铭碗”,胎体较薄,胎质细白,内外施白釉,釉面莹润。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定窑烧制精白瓷的技术已完全成熟,产品胎体洁白,瓷化程度高,不再施化妆土,产品白度逐渐超过邢窑的细白瓷器。釉色及釉面质量虽仍不够稳定,但光亮莹润、釉色洁白者占多数。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五代 定窑白釉刻‘易定’铭碗

科学数据表明,五代的定窑白瓷胎、釉的质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其品质远远高于宋、金。这一时期,定窑采用匣体仰烧法,瓷器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纯白或白里泛青,而且薄胎白瓷普遍具有较好的透影性。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五代定窑白瓷釉色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五代定窑白瓷透影性

早期的定窑由于是以木柴为燃料,并在还原焰中烧成的,因此它的白度很高。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定窑时,发现五代时期的烧还原焰的柴窑一座。唐后期及五代的定窑白瓷是用还原焰烧成,北宋和金代的白瓷是氧化焰烧成,故白瓷的呈色有明显的差别。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五代 定窑白釉瓷碗

同时,因为是一匣一器的仰烧,器物外壁满釉,底足无釉。为避免坯体与窑具粘合,以石英沙粒垫隔,因而器物的底部近釉处往往粘有石英沙粒。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五代定窑白瓷底部石英沙粒

这一时期的器物成型以拉坯为主。对仿金银器制作的三角、四方、五方、八方、椭圆、折腰等形状的器物,除了圈足部分外,还采用内模压印的方法。因而器里平滑,器外部往往有凸凹不平的现象。但圈足窄仍然留有明显的削棱痕迹。

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五代定窑白瓷圈足削棱痕迹

可以说,把握好这几点,就把握住了晚唐五代的定窑白瓷鉴定方法。

我们今天收藏者认为,现今它的标准就是刷丝痕和泪痕,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真正的在晚唐五代刷丝痕泪痕很少,很少,不是鉴定它的唯一标准。

以上是“五代定窑白瓷鉴定方法”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汝瓷该如何鉴别真伪?

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

如何做一名有责任的鉴赏家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鉴赏家,除了应该具备丰富的鉴宝经验和鉴宝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有着鉴赏专家固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

正确的认识方法是瓷器鉴定的基础

目前,专家、行家和收藏家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瓷器鉴定应该从器型、纹饰、胎骨、釉色、制作和烧制工艺、款识来判断真伪。

常见的三种古瓷器作假鉴别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

元代青花瓷器鉴别

本文主要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元代青花瓷器鉴别中的几个问题。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彩、制造工艺等方面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

钧窑瓷器的鉴别方法与收藏价值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民间历来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钧窑瓷器的鉴别方法与收藏价值。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暂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