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青花在花鸟瓷画发展的变化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盛于元,明,清。元代蒙古族人是驰骋草原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称雄亚欧,建立幅远辽阔民族众多的庞大帝国。元代统治者充分吸收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引进青花主要的材料“苏麻离青”作为青花瓷的核心基石,烧制成功了青花瓷,并成为当时景德镇瓷器出口的重要物品。元代青花瓷花鸟装饰大都风格豪放,随意、不拘一格。装饰器型品种较多如元青花梅瓶、大盘等等。题材丰富,多种多样。动物是陪衬,花卉纹饰为主。松竹梅、牡丹、莲花、菊花、牵牛花、芭蕉、瓜果等等。动物题材的有龙凤、鹤、鹿、鸳鸯、麒麟、鱼、狮子等,其它还有一些杂宝类,火球、法螺、犀角、古钱等等。这些瓷器构图大气,装饰层次多,布局繁密,纹样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形象生动优美,多数是依写实而来的。经过艺术处理才出现这美丽的图案。如缠枝莲牡丹,叶子较大,正反,转折,变化多样,枝干小叶都有顿挫粗细之分,显得生机盎然,多姿多彩。人物的衣纹神态也描绘得准确、简练、生动,有飘逸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元代青花绘画技法大多数是塌水法,即先用青蔑灰在坯体上起稿,画出所需的图案装饰,再用青花料勾线条,而后用笔沿线把青花料涂上去,烧成后的瓷是青花有浓有淡不规则,深的地方有料刺。如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大罐、玉壶春等都是这种技法所绘制的。

  明代到清代则采用青花分水的绘画技法来制作陶瓷,青花分水工艺是将青花分水料按要求调成三至五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并分碗装好备用,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刺笔肚以控制水料的多少,并迅速在花叶上来回移动,形成水浪效果。从图中可清晰地看出画工刺笔的手法和笔锋带动水头运动的轨迹,在分水之前,需用青花勾线,用分水笔将料水分成浓淡渐变的层次并空出叶形,用指甲修理部分不满意的地方,在分水时,不仅需用笔头带动料水分出浓淡色彩,左手也要移动坯体使之更加顺应描绘的手法,在部分过淡的部位再次分染加色。如明代的青花大缸《和靖爱鹤图》画面绘林和靖端坐在中央的书案前,提笔凝思,侍童立于书案一旁,专心研墨,另一侧仙鹤单足而立,仰首附鸣。背景绘青松映掩山洞大门,皓月当空,祥云呈瑞;前景绘山崖、梅花、灵芝,形成递进有章的层次空间。青花以分水而成,以浓烈见长,并且浓色中很少出现铁锈斑点,浓重泛紫色,更是明代青花典型的上乘之作。清代的官窑青花莲禽藏文碗就是如此。由于元、明、清三代官府大力提倡贸易,与中西亚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有大批的外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来到中国做生意,瓷器、茶叶是主要的输出产品。他们按照自己民族风俗和思维,定制了很多适合他们本国风格的器型、花纹图案等品种。至今在中西亚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地的国家博物馆珍藏着许多元青花精品。

  新中国成立后,瓷业也重新得到国家的关注而恢复发展,景德镇成立了合作总社筹委会,开始建社整社工作并建立两个瓷业生产合作社。同时建立了景德镇市第一瓷画社,旧社会一些老艺人纷纷都进了瓷画社。如王云泉、王步、赵惠民、张志汤、王锡良等等。这期间瓷画艺术得到重视。青花瓷作为国家礼品瓷经常赠送各国领导人和来宾,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陶瓷艺术家,在这众多的陶瓷绘画艺人中王步老先生则是陶瓷绘画界的领军人物。王步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均擅长,而青花瓷的创作有别于釉上彩的创作,作者直接用青花钴蓝绘瓷胎素坯上,未烧制之前的钴蓝发色并非青色,而是灰色或灰黑色,只有经过上釉高温烧制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色泽才是我们所看到的艳丽的青花发色,而在坯胎上作画又有别于纸上绘画,坯胎的吸水性和宣纸的吸水性完全不同。而绘画我们都知道,墨分五色,通过颜色的深浅,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给人观之有立体感,层次分明。而在青花中的墨分五色是相当难的,因为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技法,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且要经过1300多度高温的考验,所以一件瓷器的成功也非易事。而王步的青花绘画,正是积累了几十年的绘画功底,所绘青花,层次分明,发色艳丽,与康熙朝时期青花的墨分五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王步《月夜图》瓷画,以水中圆月和鲤鱼、水花为内容,群鱼逐月,藻随波动,水天一色。画家将鱼的背部处理为较深的色调,肚皮留白或极淡的青色,在水清时和光的照射下具有特殊的效果。水花深淡有序,章法分明,画家以轻松而稳健的笔法,描绘一个清白自由的世界。王步在青花渲染方面尤多独创,能用青料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极类高手泼墨。色泽由深至浅,十分自然,让人感觉一笔而成,过度十分自然,无复笔之嫌。所绘禽鸟题材,细微之处胜过工笔,羽绒丰满。活灵活现,王步青花画法中兼工带写,甚至是“泼墨青花”,故镇里人称其为“青花大王”。

  近三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花艺术瓷在构图创作上有了新的发展。在吸收和借鉴传统青花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而产生,把传统观念与现代思维、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融合贯通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新兴青花艺术形式。构图布局简洁、空灵,以少胜多,形式多样;在题材上以借物喻人,以写实艺术为主题,反映社会改革的成果、人民和谐安康生活内容;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传统技法有又自己新的创作技法,用夸张、变形、抽象的手法去反映现代生活。还有在新的陶艺中利用新型材料元素,用传统的青花技法来表现现代生活,使青花艺术瓷更显得高雅、大方、细腻、朴实。如秦锡麟教授,青花《秋歌》作品造型新颖大方,画面生动自然,色彩清新明快,手法挥洒自如,格调秀雅脱俗,兼有民间艺术的意趣和文人艺术的高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东方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传统青花艺术和现代陶瓷造型完美结合的典范。

  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不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和生活的品味,对陶瓷艺术品的需求也多元化和个性化,这就要陶艺创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现个人才能,很多陶瓷艺术家把油画、国画、水粉、水彩技法结合起来进行嫁接,将青花、釉下五彩、民间剪纸工艺、刻雕为一体拓展为绘画题材。利用传统的工具—“鸡头笔”在坯胎上作画,取得了写意水墨画笔墨情趣相融的艺术效果。如今人们在艺术观念、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尤为改观,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角度去审视,挖掘和利用这一独特的材质美,充分发挥材料的特色性、工艺性,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陶瓷艺术更具有新的生命活力和时代风貌。

以上是“述说青花在花鸟瓷画发展的变化”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文学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艺术种类不同,但在本质上二类艺术的艺术语言是可互通的,通过相互借鉴来塑造艺术形象,以此来感动欣赏者。

日用瓷艺术化的问题

日用瓷和陈设瓷二者的关系紧密相连。日用瓷拓展了人们日常生活对陶瓷产品的需求。陈设瓷却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出现,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美的氛围。

陶瓷书法的基本素质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构成,我把书法和陶瓷书法分解成以下五种成分:暨书感、书技、书功、书意、书识,并作以下的阐述。

夹江陶瓷品牌需要重建营销

夹江陶瓷产区的品牌,也正陷入这个困境,但近数年中,声音日渐势微,影响力下降很快,导致一些夹江地区的企业跑到佛山去注册品牌,然后称自己是佛山陶瓷。

青花釉里红火中凤凰

青花釉里红是“青花”与“釉里红”组合装饰艺术。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

陶瓷工笔画中的写意性

陶瓷工笔画在我国赋予了美学的内涵和深奥的境界。在陶瓷工笔画中的写意性,不仅注重神韵,形似,情趣,还注重与文学修养的结合,强调向更深层次发展,以其对画中意境的表达更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