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美术作品之魂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的理论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刘禹锡和文艺理论家司空图又进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

  意境概念运用到绘画上,主要是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但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地图制作式的幼稚阶段,跨进了讲“实对”,重“写生”的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了实境的描绘,并提出了“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论和艺术创作旨在“畅神”、“怡情”的思想。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后来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提出了“真景”说,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重意”问题,认为创作应当“意造”,鉴赏应当“以意穷之”,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文人画家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尤其是苏轼在绘画上力倡诗画一体的艺术主张,以及元代画家倪瓒和钱选的“逸气”和“士气”说的提出,使传统绘画从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的表现,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创作倾向促进了意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清代画家兼理论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使用了“意境”这一概念,并针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实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问题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陶瓷美术作品

  意境如何在陶瓷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呢?陶瓷美术作品,特别是山水画尤重意境。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秀美的山川河流,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奇峰异木。在瓷胎上将这一山、一石、一水、一江、一树、一云、一草、一木绘好时,每件作品都达到意在笔先,取景造型准确传神,立意形神兼备,无不是发自内心地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使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感染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位观者。

  陶瓷绘画以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之笔为主,陶瓷绘画技巧之多繁,故而意境能够通过很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陶瓷绘画作品意境的产生,无非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契合,实与空的变换,心与景的交融。陶瓷绘画作品的意境,就是创作者描绘景物抒发心意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要使作品进入有意境的境界,立意尤为重要,这不仅包括创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知,还包括选材、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而“意”是创作者认识生活的结果,是其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愫,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知,是在感情基础上提炼的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知,是作品所需要的。

  意境是陶瓷美术作品尤其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有机结合。要获得好的意境,不但要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本质,还要对我们身边的世界有着强烈的真挚感情。中国人讲究整体,讲究含蓄,内在细腻有层次,讲究美的真谛在心灵深处、在意境上。正如姚一苇所说:“所谓有意境的即为艺术的,所谓无境界的即为非艺术的。”从艺术品的有无境界来确定它的价值。雅的意境即:“意运有虚静,境深尤贵曲。”一个人虚怀若谷,谦虚,才能容纳真的学问和真理,才能创造无声胜有声的高妙幽远的佳作。《庄子》:“咫尺万里遥,天游自绝俗”,是道家论自然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审美意识上的体现,“天游”者,“天放”即自然之意。意即艺术创造是要力求心融神洽,物我一体,让作品的意境自然表现。

  文字及文学的运用也为陶瓷美术作品的意境添色不少。多数的陶瓷绘画题目十分精炼,能生动准确的概括画面内容,风趣形象的描述一个富有趣味的细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教授曾创作过一幅《大鸡图》,画中雄鸡赳赳雄姿,尾羽翘立,但是如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恐怕就无法领悟到作者的意境。李先生借用了汉字的谐音,“大鸡”二字寓意为“大吉”,这正是借文字及文学添色作品的意境。另外,陶瓷画面上许多题款介绍绘画的内容,用富有感情的文字即景生情,显露心志,抒发情感,阐述一段精粹的画论,凡此种种,均把作品的意境更加深入人心,容易产生共鸣。

  要让陶瓷绘画作品的意境深远,创作者必须充分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艺术绘画功底和文化底蕴,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颂扬伟大祖国,表彰现今生活中那些感染力和号召力强的人和事。让正能量充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让我们景德镇的陶瓷绘画事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以上是“陶瓷美术作品之魂意境”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朱辉球禅宗瓷艺

 “低眉信手,拈花一笑”是一种禅宗的姿态与心境,也是朱辉球艺术生涯的心性体现与陶瓷作品的笔意流露。

鸡缸杯从酒器到满地鸡走

随着鸡缸杯的声名鹊起,景德镇出现了当地百姓嘲笑的“满地‘鸡’走”的乱象。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本该是“单杯时代”的翘首,而不该沦为没有标准且不设底线的地摊货。​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陶瓷肖像画起源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盛行厚葬之风。现出土的墓葬品中,精美的画像砖便是早的陶瓷肖像画前身。但是就陶瓷肖像画而言,正式对中国产生影响是在清代。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

当人们欣赏到一件件陶瓷艺术佳作时,不由自主地如同置身于画中,可见艺术之魅力。这魅力来源于陶瓷艺术家们的文化修养、技艺造诣,以及灵感的发挥。尤其重要的就是把握灵感,

浅谈中国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中国画艺术与中国的陶瓷艺术可谓是艺海中并驾齐驱的两姊妹艺术,因为她们的存在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增加了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更促进了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

景德镇玲珑陶瓷灯具的创新设计

玲珑陶瓷灯具是我国陶瓷品种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玲珑陶瓷灯具在灯具市场一直很受消费者喜爱,其虽然以“玲珑剔透”而著称

花鸟瓷画的成长及价值

邵建盈 邵小球 人类的审美意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据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研究, 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对美的追求, 对于自然形象有朴素的审美意识, 对于各类飞禽走兽、花卉树木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