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六点区别

  陶瓷制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发展与陶瓷的发展相融合,汇集了浓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我们经常把陶和瓷连在一起说,人们往往认为认为陶瓷是一种东西,没有意识到陶和瓷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陶器和瓷器的六点区别
陶器

  1、出现的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2、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制的温度也要比后来出现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烧制的温度一般在800℃-1100℃之间,因为烧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温度过高则会被熔成玻璃质,不可能称为陶器,所以烧陶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当然也有800℃以下的。而烧制瓷器的低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间。

景德镇青花陶瓷泡菜坛子梅花图
景德镇青花陶瓷泡菜坛子梅花图

  3、烧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所以取材没有什么讲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随处都可以取材,把黏土制成坯后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可以烧制出陶器。瓷器一般需要高岭土,用高岭土作坯,在温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烧制出瓷器。高岭土不是随处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没有陶器取材方便。

  4、质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简单,质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而且颜色非常暗淡,还带有杂色。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它的胎质比较疏松,断面有很强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划出划痕,敲击时声音低哑沉闷,如瓦木一般。瓷器出现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对细腻,质地细密,手感相对细滑,颜色也相对鲜亮。瓷器的烧制温度较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所以胎质坚实细密,断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难划出痕迹,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金石一般。

  5、釉料不同

  烧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讲究,对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烧成后直接低温挂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简单,可以在烧制瓷器的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直接挂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温挂釉。

  6、透明度不同

  陶器颜色比较暗淡,无论薄厚都是不透明的。瓷器的颜色相对比较鲜亮,质地细腻,一般都是呈半透明状态的。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陶器和瓷器作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是陶器与瓷器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归根结底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是陶器的进步与飞跃,陶器和瓷器都是火与土的交融。所以,我们往往把陶器和瓷器合在一起称为陶瓷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陶瓷伴随中华文明发展了几千年,沉淀了浓郁的陶瓷文化,每个历史时期的陶瓷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收藏界,古代名窑所产的陶瓷制品非常珍贵,如唐朝的唐三彩、元代的青花瓷等,它们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以上是“陶器和瓷器的六点区别”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新平”即景德镇,在千年窑火中铸就了“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提起景德镇,就不得不提起瓷都。很早就享有“瓷都”美誉的景德镇有

清代瓷器的款识特征

款识是我国古代瓷器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标明了瓷器生产的年代,为瓷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状与生产方式的革新

陶瓷产业已成为景德镇七大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带给陶瓷产业更为宽广的发展环境与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其传统的生产、销售、管

瓷器中的“祥瑞瓷”

瓷器的诞生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国家瓷器的制作生产。他们仿制中国瓷器,其中就有著名的“祥瑞瓷”。本文就“祥瑞瓷”的产生、发展、鉴别等进行探讨

原始的制陶配方是怎样的?

原始人类定居以后,活动范围相对缩小,在制陶初期,人们往往就地取材,使用单一的粘土制坯。我们知道,粘土的性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适宜做坯,有的却不易成型,还有的则由于

明代宫廷黄釉瓷器

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宫廷专用瓷。明代黄釉瓷器可以分为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三个时期。

宝月瓶

宝月瓶因腹圆如满月所以形象的把这种瓷器瓶子叫宝月瓶,又叫“福寿瓶”或“抱月瓶”。宝月瓶是受西亚青铜器影响而在明代早期出现的瓷器造型。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