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青花龙纹造型探微

  龙在华夏历史里一直以一种瑞兽的形象出现,代表的风调雨顺和吉祥安康,龙的形象也一直保持着较为神秘的涵义,各朝各代有关龙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层出不穷。然而,不同时代的龙的形象是有着显著变化的。笔者试对大明宣德年间青花瓷龙纹造型的产生背景和艺术特征作较为客观的分析。

明宣德青花龙纹造型

  一、统治者的审美观对龙纹造型的推动作用

  宣德年间,正是明王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在位,在朱瞻基在位的九年中,明代的政治清明,内外局势平稳,是明代国力较为强大的时期。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德时期的龙纹造型受到永乐时期的部分影响,但是,如果说永乐时期的龙纹造型还有一定的元代遗风,但龙的形体已经比元代粗壮,龙张嘴有胡无须,有角有发,颈部也比元代短粗,龙尾由元代的鱼尾变成蛇尾。龙身多绘鱼鳞,没有元代横、竖交叉如席纹的画法。而到了宣德朝,基本已经跟元代龙的形象没有什么关联了,发展出了独特的龙纹形象,龙纹比永乐时期更加粗壮。闭嘴或张嘴,有胡有须有角,头发长而向上飘起,腿发从三条变为一缕,龙多三爪。

  宣德帝本身喜爱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对青花瓷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宣德青花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高峰,是我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有“宣德青花尤为贵”之说。由于皇帝的偏爱,朝野竟相追捧,青花瓷器成为当时受欢迎的品种之一,而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和图腾,龙纹的造型也越发显得具有皇室威严,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国力充沛和帝王自身艺术造诣的大背景影响下,才使得宣德时代的龙纹造型不仅摆脱了元代的影响并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新风格。

  二、宣德青花龙纹重要地位的产生原因

  宣德时期青花的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龙型题材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官窑出品的青花器物都以龙纹造型的居多。传世品中龙型纹饰多达10余种,有云龙、团龙、夔龙、螭龙、海水龙、赶珠龙、飞翼龙、龙穿花、莲池龙、龙纹牡丹等。

  那么,为何在宣德时期会出现如此众多的龙型题材的青花瓷呢?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虽短却政治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天下富足。良好的经济基础为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段时间制瓷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烧造数量、质量和艺术上也达到空前,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在这样一种万邦朝贡的强盛时期,就需要一个具有威严、上国风范的造型用来对外示以气度,因此,华夏自古就代表祥瑞和王者的龙型纹饰大量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正是在这种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才推动了宣德青花龙纹造型的前进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宣德龙纹造型对永乐时期的继承与变革

  青花经历了3 0 0多年的发展,到了宣德时期达到了顶峰。在宣德时期,国力的昌盛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官窑青花瓷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做工上,都精益求精。传世作品一直是海内外收藏家的至爱。

  1、绘画工艺的继承和提高

  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腙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也曾提到。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哪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故称“高铁低锰”料。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含铁量高容易使发色呈现深蓝色,色料凝聚厚处会形成黑褐色的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如果此处釉层薄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国产钴料呈现一种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另一种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在进口和国产两种色料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如(图1)宣德青花汗水龙纹钵,用料精致手法细腻,体现了当时的龙纹绘画的超高工艺水准。

  2、龙纹造型的沿袭和创新

  从龙纹造型来说,宣德的青花龙纹一方面沿袭了永乐时期的优秀造型,另一方面一改前朝龙纹修长、像蛇,龙颈部细长,尤一般张嘴,有胡无须、角细长,头上无发,转而创造了有胡有须有角,头发长而向上飘起。如果说永乐青花纹饰带有明显的元代遗风,宣德青花则完全摆脱了元代遗风,自成风格。如永乐龙纹身体瘦长,但比元代略肥,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爪比之元代肥实。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线条弧度的美感与各部位的比例相统一,给人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之感。

  3、艺术特征的比较

  就构图上而言,同样是龙纹题材,永乐时期,明政权虽已经创立了数十年,但是以为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国家总体不是很稳固,所以龙纹艺术造型没有稳固的大环境去发展,因而多沿袭前朝;而宣德时期政权稳固,经济繁荣,艺术创作层出不穷,因此开辟了宣德独特的龙纹造型。其次,永乐龙纹身体瘦长,常见者为直披发和竖披发两种姿态;而宣德龙纹身体变肥有披发、竖发及前首披发等数种姿态。如(图2)宣德夔龙纹罐,造型就是竖发爪型肥实,造型灵动。再次,在用色的处理上,宣德和永乐朝也大相径庭。永乐时期用料以国产为主,绘制多单独使用,而宣德朝商贸繁荣,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哪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这些都为画面质感和空间的体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总之,永乐时期龙纹为高度概括、夸张写意的描写和装饰性、图案式的表达。而宣德的龙纹绘画技法上发展了擅于精工细作、灵动性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一种层次的风格,更耐人寻味。

  四、多层次风格与皇家威仪并存的宣德青花龙纹

  1、多层次风格的影响

  宣德皇帝本身爱好艺术,擅长书画,在他的倡导下,艺术风气激荡,加上当时社会环境的稳固,龙纹造型必然地走向了精细典雅的风格,通过几种青料的互相搭配使用,淡描勾线与渲染分开,使得龙纹造型层次丰富,富有生气。如(图3)是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其间龙纹造型大气磅礴,很明显的龙身勾线与渲染是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青料,色彩鲜艳而立体感十足。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多见三爪,使人的感官上形成强烈的冲击,龙纹造型上的立体绘法也侧面体现宣德朝的经济繁荣,可以负担这么造型繁复的做工技艺。

  2、皇家威仪的风格体现

  宣德时期龙纹器物众多,以青花为主,少量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彩、青花红彩等品种。龙纹常饰于碗、合碗、高足碗、高足杯、盘、梅瓶、天球瓶、僧帽壶、罐、缸等器物上。龙纹直接继承永乐风格,龙威武雄壮,四肢有力,五爪刚劲,常以波涛汹涌的海水烘托出龙的威严气势。文人画家们强调绘画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追求在人与自然之间,体现人对自然的体悟。明代初期的龙纹深受元代瘦长风格影响,因为身形瘦长,元代的龙纹造型并不显得威严霸气,事实上元代之前的龙造型并不局限于皇家,除了皇室贵族外,民间以用来祈福安康也是有着龙纹造型的。而到了宣德时期,为了体现皇家威仪,宣德朝的龙纹造型也变得身肥爪厚,富有威力,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因此也逐渐成为皇家的专用图腾。如(图4)青花开光龙纹碗,碗作十瓣花棱形,碗外饰十个菱形开光,开光内绘龙纹,龙身造型于云雾之间,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

  功底扎实的多层次技法是宣德青花龙纹形象生动独具魅力的前提,宫廷龙纹的威严体现了大国气度。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避免用料的局限性,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越性,找到既体现绘画工艺特点又符合绘画风格的新方法、新手段,正是宣德青花龙纹别具一格的关键所在。

  结语

  宣德青花瓷是我国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期,而其中尤以龙纹形象的典型纹饰得到巨大飞跃,宣德青花瓷龙型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正是这样的政治人文环境,使后人可以欣赏到富有人文艺术气息的龙纹造型。是我国陶瓷艺界永远影响深远的丰碑。

以上是“明宣德青花龙纹造型探微”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龙凤纹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龙凤纹不仅在传统陶瓷装饰中被广泛地应用,还在现代的陶瓷装饰中受到重视。龙凤纹不仅仅是用在陶瓷装饰中,它本身还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寓意着吉祥安康、民族和谐的思想。

景德镇民窑釉上陶瓷绘画与市井文化的关系

在宋元年间由于大量的戏剧小说和历史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再加上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戏剧小说的故事情节为景德镇的民窑釉上陶瓷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彩绘素材。

康熙龙纹瓷器分析

在所有龙纹纹饰的瓷器中,行龙纹饰为简单、普遍的装饰题材,常出现于盘、碗等器物的器壁,以一条或多条行龙首尾相连绘于器物表面。

景德镇的里弄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里弄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丰富的内涵。景德镇里弄历经千年的沧桑,更是千年瓷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象征。

浅谈釉上花鸟瓷画

在瓷器上画画已成为我的日常生活。认为陶瓷是一门神奇而又独特的艺术, 是泥与火的交融, 是工艺与画作的交融。

朱辉球禅宗瓷艺

 “低眉信手,拈花一笑”是一种禅宗的姿态与心境,也是朱辉球艺术生涯的心性体现与陶瓷作品的笔意流露。

赵坤陶艺火炼成精

本文是立于女性阐释视角,读解赵坤陶艺。将自己与土泥交互渗透,带着心诚和虔敬,是赵坤陶艺创作的别具特色。故此,她创造出许多不无稚拙、象与非象的动物性灵,趋得素心不涉

品牌意识在当代艺术陶瓷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中,树立艺术陶瓷的品牌意识,创造和提升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品牌,进行品牌运营,才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中国艺术陶瓷再造昔日辉煌的必经之路,才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