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之传奇

  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早进入收藏圈视野是在1960-1970这十年间。当时由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华人古董商戴润斋先生收藏。据说,戴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购买了这件瓷器,也有传说是50年代在美国小行拍到的。总之,此时期梅瓶由戴润斋所藏。当时美国博物馆专家李雪曼教授经常去拜访戴润斋,希望能买下这件梅瓶,但每拜访一次,戴润斋就涨价一次,终于涨价到100万美金时,李雪曼放弃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件瓷器100万美金是非常惊人的。为什么李雪曼对这件瓷器情有独钟呢?

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

  首先是这件梅瓶造型独特。一般永乐梅瓶肩部丰满圆润,腹部和元代相比更加开阔稳重,而这只梅瓶收腰纤细,足部外撇,这种造型在以前的永乐梅瓶中几乎没有见过。其实在李雪曼之前,美国著名学者、元青花专家约翰-波普就想为弗利尔美术馆买下这件瓷器。波普知道,在伊朗阿得比尔什博物馆的青花藏品中有一件类似的永乐青花梅瓶。

  波普博士和李雪曼都想买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但由于价格原因未能成交。1988年,两大行——埃斯凯纳齐和蓝理捷(J.J.Lally)联合出手买下这个梅瓶,不久又卖给了一位香港著名收藏家。据说,当时这位藏家热泪盈眶,连声感谢,但没想到仅过了两周,这位藏家变卦了,取消了交易。变卦原因不得而知,但我们推测,这只梅瓶如此罕见,当时藏家应该是对梅瓶的真伪心存疑虑。后来两大行找了很多当时还在世的业内研究明代瓷器的著名专家,如汤普森、国内的耿宝昌、刘新园、汪正庆等,这些专家经过研究,一致认为,梅瓶为真品无疑。

  1993年,大行埃斯凯纳齐到了北京,通过关系找到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他知道故宫有一件类似的永乐梅瓶,而故宫这件梅瓶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也没有出过任何图录。当时故宫的工作人员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从库房的密藏中找到这件梅瓶。埃斯凯纳齐非常激动,并与梅瓶合拍了照片。就目前所知,这种器形的永乐釉里红梅瓶就这两只——一只为故宫旧藏,一只就是大英博物馆展览中出现的这件。

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

  后来,故宫这件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出版在耿宝昌先生鉴定的《明清瓷器鉴定》中,但很遗憾——照片是黑白的。这是唯一关于故宫这件梅瓶的图像资料,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包括这次空前的永宣大展。无论青花品种,还是釉里红品种,这种梅瓶就像圆肩细腰着裙的女子,造型秀美又不失稳重。它的龙纹是填刻而出的,龙眼由钴料或铜红釉点睛,烧成之后神采奕奕,整个龙纹非常刚劲,有张力。

  话说回来,当年香港藏家退货后,下任买入的藏家是藏界翘楚——玫茵堂,后经玫茵堂售出,归美国一个艺术基金Xiling collection所有。在2015年伦敦亚洲艺术节期间,正是由这个基金会借出给大英博物馆展出,终于又在世人面前露出了峥嵘。而故宫的那件,却仍然是神龙不见。

  相信此种器形永乐釉里红梅瓶很早就被清宫收藏,特别受到雍正皇帝的鉴赏和喜爱——在雍正传世官窑器中有仿造此梅瓶的品种。有人说,雍正的釉里红梅瓶看起来更为工整漂亮,但其实还是永乐釉里红梅瓶重要。撇开技术工艺不说,在艺术表现力上,永乐梅瓶整个器形大气磅薄,笔触奔放灵动、自然挥洒,非常有气势。从海水纹上比较,雍正海水工整但比较死板,永乐海水翻腾磅薄,天马行空,非常洒脱。在故宫旧藏永乐青花海水纹大香炉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海水,汹涌澎湃的气势非永乐官窑莫属。

以上是“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之传奇”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独特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

在漫长的陶瓷生产兴起、发展、繁荣、鼎盛的历史进程中,景德镇不断地传承、创新、开放、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生态系统。

中俄陶瓷文化比较研究

研究中俄陶瓷文化是为了弄清中俄陶瓷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以景德镇青花瓷和格热利陶瓷为主线,对比其陶瓷的艺术风格及特征,发掘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异同点

陶瓷保养有哪些小妙招

陶器和瓷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材质、制作工艺和保养方面都有所不同。懂收藏的爱好者们深知陶瓷器的保养是很重要的。接下来由小编分别介绍陶器和瓷器的保养秘诀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本文研究了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保护现状,分析了数字技术的特点以及数字技术如何保护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参考。

景漂现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景漂”的现状及必然性为切入口,从经济、文化、艺术、学术上全面阐述“景漂”现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生的推动作用,呈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

中国陶瓷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陶瓷在世界各地被发现和珍藏。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