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绘画发展史

  景德镇是驰名天下的瓷都,其瓷上绘画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元代青花画雄浑壮美,开创了白瓷彩绘的新时代。明清瓷上绘画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绚丽斑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鸦片战争以后,瓷艺仿古之风和艳俗之气大盛,但仍有一批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回归艺术的本真,推陈出新,使传统瓷画艺术重换生机,成功转型。

手绘名人名作花瓶 周华兰作品
手绘名人名作花瓶 周华兰作品

  近代陶瓷绘画:明国时期瓷器生产,不伦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而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器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在明国初期,严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武年制”或“洪武御制”兰料和红料款,明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怪器。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民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民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陈设品有(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物(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系,帽筒,花盆,笔筒,水孟,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

  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兰,俗称洋兰。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的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兰。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 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民国时期,瓷器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牡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五伦图,柳树黄鹰,喜鹊登梅,石头记,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十二生肖,吉祥如意,凤凰牡丹,耕织图,渔樵耕读,三国故事,竹林七贤等。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都是贴花的,有的贴花与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一部分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的。

以上是“景德镇陶瓷绘画发展史”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古代瓷器常见纹饰及寓意

古代瓷器常见纹饰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表达人们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下面重点介绍20种我国古代传统瓷器纹饰及其喻意。

陶瓷的历史与由来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

帝王气象黄釉瓷器

黄釉都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而黄釉瓷器则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专为皇帝御用或为祭祀专用。

中国瓷器是否应该是我国国粹之首?

为什么有这么一问,中国瓷器能否为我国国粹之首?我个人感觉只有中国瓷器是真正的国粹中的国粹,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给大家说几个事实根据。

景漂现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景漂”的现状及必然性为切入口,从经济、文化、艺术、学术上全面阐述“景漂”现象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生的推动作用,呈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陶瓷与考古有什么关系

我国陶瓷历史十分悠久,古陶瓷、古窑址和其它文物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所以我们更要十分珍惜和爱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