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

  不同朝代的山水瓷画能够看到不同年代的风景,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的应用为陶瓷绘画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一、青花釉里红山水的源流

  中国瓷文化源远流长,各色装饰手法竞相争艳,使人目不暇接。青花瓷作为典型的中国陶瓷早就闻名于世,而青花釉里红却被置于一隅,导致很少被人熟识,甚至闻所未闻。不过在内行眼中,青花釉里红却要比青花珍贵得多。

  青花釉里红,又名“青花加紫”。创烧于元代,历经明代的断续发展,至康熙时期,随着铜红釉烧制技艺的全面复兴,迅速壮大,雍乾时期已能够纯熟掌握并将其推向了极致。

  青花与釉里红皆可单独成为一个陶瓷装饰体系,且两者的呈色剂亦不同。青花为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则是氧化铜,极易挥发,这种彩料对温度和烧成气氛非常敏感,过或不及,都无法显现出其本身的红色,因此对窑炉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瓷人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施于同一器物上,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是一种疯狂的偏执。时至今日,烧窑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配方,但要烧造出理想的青花釉里红器物,仍是一个考验。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山水瓷画则起源于唐代,在明代时期多作为人物故事中陪衬的一种小景,且画工简单,寥寥几笔。至清代逐渐成熟,山水瓷画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画派,而此时亦为青花釉里红发展的全盛时期,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孕育而生。

  二、青花釉里红为陶瓷山水画创造的意境

  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釉里红发色娇妍而沉着,色调浓郁,流动性强,因此不能产生深浅层次的变化;青花呈色稳定,类似于墨汁,有着“青花墨分五彩”之说,效果与文人写意画如出一辙。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层次变化的不足,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的色彩,增加了画面的情趣。青花、釉里红在画面中相互衬托,一红一蓝,既有青花“幽蓝雅致,沉静安稳”,又加上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视觉效果,形成了朴实而又华贵的艺术风格。

  人们常说如果图画在观者心中能够引起面对实景时同样的情感,图画就有了取代实景的力量。随着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的出现,山水瓷画表现力得到更好的拓展,不再是之前单一的色调。在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中,釉里红主要是起一种点缀的作用,往往只在群山中用简练的笔触对一些树木、花朵进行渲染点缀,从而使画面更富韵味与情趣。随着瓷人绘制技巧日臻成熟,以及文人画师的介入,山水瓷画愈发地讲究笔墨韵味和下笔时的心手相应,以求达到“极貌以写物”的境地。釉里红这种奇妙的色彩充满了魔幻,红中带绿丝(点)满足了文人与观众对景色的想象。而正是多了这种色彩的点缀,有效地再现了客观景物的质感、体积感、空间感以及季节感等种种变化。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为山水瓷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而其烧成时工艺的难度亦提升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三、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的文化与视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高贵、吉祥与热情,是汉民族讨喜的颜色。红色在中国的政治上象征权势与地位,在传统五色观色彩理论中与赤色同属正色;在五行观中属南方,南方表火,朱红色则是古时皇室建筑的专用色,一直沿袭至清末。在传统民间习俗上,凡是与节日、喜庆、吉祥、好运、热闹等有关的节庆及事物,都会以红色来表现。逢年过节讨吉利写对联要用红纸;婚嫁习俗男女新人要穿红色婚礼服以示喜庆;满堂红、大红大紫则象征成功。可以说红色贯穿了整部华夏历史,渗透到了各个层面与领域,是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色。因此青花釉里红一经诞生,进入人们的眼帘便深受宠爱,无奈烧制实属不易,过或不及,都烧不红。烧过了,有时釉里红完全没有着色,一片荒芜,青花也亦烧“焦”毫无美感可言。火候不到则易变黑变灰,都不能称之为“青花釉里红”因此留传于世的青花釉里红器物也就非常稀少了。

  在当今任何事物都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需求加大的状况时,有些急不可耐,不愿等待的人们急需一种可代替“釉里红”存在的“红料”。一种新的彩料孕育而生,这种彩料被我们称为“假釉里红”,本身即是红色,和青花貌似绝配,成品率极高。但与正宗的青花釉里红相比,便瞬间黯然失色,色调呆板而平庸,在山水瓷画的艺术创作中虽然更易把控,但已经丧失了变幻莫测的趣味性与韵味。

  四、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赏析

康熙民窑生产的青花釉里红山水纹盘

  康熙民窑生产的青花釉里红山水纹盘,盘口绘青花锦地纹,其下以釉里红绕盘绘六只狮子,狮子呈跳跃状。盘心则以青花釉里红绘山水纹,一条小路横出带领我们进入庭院内,院里姹紫嫣红,山石林立。该山水纹构图严谨,整体布局得当,错落有致,青花与釉里红相互穿插,青花为主,釉里红为辅。色泽纯正的釉里红点缀其间,打破了单一色调的局面,山石丛林间点点红光使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幻,丰富了山水纹的视觉效果。

  那么看了这么多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到底什么样的才算是好的呢?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件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呢?当然青花、釉里红两者发色纯正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仅需要经验老道的烧窑师傅把关,还需要施笔者对青花、釉里红两种彩料的特性足够了解。施薄了颜色寡淡甚至还会被“吃掉”,厚了则会烧出锡点、变黑。加之青花、釉里红烧成气氛的不同,烧成发色纯正的青花釉里红已是不易。但光发色纯正还不能算是好的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还需要施笔者对整体构图的把控及青花、釉里红两者穿插位置的安排,稍有不慎便会破坏整个器物。由此可见判断一件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需从青花、釉里红的发色、画面的构图,青花与釉里红的布局等方面着手。

  五、结语

  自古山水宜寄情,山水在文人心中一直不是眼前所见的山水景象,它是自然物象的内心反映。因此他们游历山水后而有感,注入情怀将所见之景绘于笔端。可能这与老百姓理解的山水有些出入,导致山水画出现近千年之后才在瓷器上广泛流传。

  文人画注重自娱,匠人则注重娱人,在自娱与娱人之间,瓷人拿起笔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让高雅的艺术世俗化,换了一种朴素、通俗的方式流入民间。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同样伴随着时光在倾诉那些记忆,老物件将这些记忆以实物的形式保留下来。每件物品都有独一无二的灵魂,每种物品也都有她们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探寻、了解……

  参考文献:

  [1]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M].上海:三联书店。2014.(4)

  [2]马未都。瓷之纹[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9)

以上是“青花釉里红山水瓷画”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陶瓷艺术作品要经得起批评

陶瓷艺术作品同为美术作品,在美术界有一种美术批评的说法。什么叫美术批评?就是对某个艺术思潮、艺术现象、世态动向的批评,或是对某个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批评。

古今青花瓷的运用

青花瓷是陶瓷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要使这枝艺术之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陶瓷美术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懂得画山要重,画水要轻,画人物、花鸟、走兽要活的道理。

雍正粉彩仕女画的艺术特征

仕女画是清代雍正粉彩瓷画中一个重要的题材。本文紧扣仕女画的时代气息以及雍正粉彩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雍正粉彩仕女画多姿多彩的造型样式、服饰特点、发式特征等来揭示当时

浅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邬 亮 青花瓷装饰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是青花艺术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内在运动表现形式。继承和创新二者的关系是: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

浅谈釉下五彩的历史发展

传统的釉下彩瓷,采用石灰釉和“三烧制”的制作工艺,因此釉面莹润光洁,显得质朴古艳。建国以后一些较高级的釉下彩瓷,用精选的高岭土、石英、长石作为原料,因而胎质坚细,

新粉彩的工艺性及艺术性

新粉彩开创了近现代粉彩发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本文重点就新粉彩的工艺性及艺术性的具体表现展开探究,并由此概况出其审美文化和思想本质。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

由于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种情有独钟的感觉。在景德镇这块艺术沃土里,我也开始学习陶瓷山水的绘画。初始老师教我们的是构图,告诉我们构图的重要性,这里我就想谈谈

书法意境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书法艺术应用在景德镇陶瓷彩绘上,会给景德镇陶瓷提升升值空间,并且对景德镇陶瓷作品的颜色、纹理、形状和欣赏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多姿多彩的彩绘中融入书法艺术会使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