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印里有乾坤

  陶质印材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制的印章,唐宋时期,景德镇已有瓷印的制作生产。但是由于陶瓷印有较大的局限性,瓷印很难得到发展,因此自明代文彭将灯光冻石作为篆刻材料,石材一直是篆刻材质的主流。随着近年来石材资源紧缺以及一部分篆刻家的不断探索,陶瓷这一材质渐渐重新进入篆刻界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陶瓷印章

  所谓“陶瓷印”就是以“陶”和“瓷”为材料创作的印章。“陶瓷”一词应一分为二,即陶和瓷两大类: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为“陶”;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陶印有先烧后刻,先刻后烧两种;瓷印多为先刻后烧。先刻后烧的陶印,质地较松软,易磨损。而先刻后烧者,由于在烧制时容易收缩变形甚至爆裂,因此成功率不高。与石材相比,泥坯松软。对于写意风格的印章,可以充分自如的用刀,发挥刀法的丰富性。由于坯体的硬度低于石料,陶瓷印创作已经不是一般篆刻意义上的刀石相向。陶瓷坯体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一般篆刻刀法的不适宜性,除冲、切之外,划、拨、剔、铲、剜、削皆可任其放手驱驰。线条或光洁,或浑厚,或刚劲,或圆融,真正做到使刀如笔。但泥坯的松软特性也决定了线条难出细节,且很难达到石质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精细入微的刀痕与锋芒。比如圆朱文一类风格便很难刻制。其他精细类的风格,刻制时亦须极谨慎,一不小心便前功尽弃。当然,陶瓷印的意外崩裂效果如果能变为篆刻家探求自然剥、蚀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未尝不是一种优势。
  陶瓷印除了印面效果的可探索性以外,印纽、印身也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体。陶瓷印印纽创作与石印大不相同。石印印纽创作需专业的纽工用专门的工具完成,而陶瓷印纽创作方便简单,我们可以在泥土未干时捏制成型,也可以在泥坯干透时刻制成型,甚至可以利用模具压制成型。兼善雕塑的篆刻家可以在印纽上开辟一片天地。兼善绘画的篆刻家可以在印身上泼墨挥毫,任意涂抹。即使不擅绘塑也没关系,自己随意捏制一个造型也未尝不精巧别致。此外,陶瓷印,釉色种类丰富。有温润如玉的影青釉,有古意盎然的裂纹釉,有变幻莫测的颜色釉,有色泽厚重的金属釉。陶瓷印可以仿铜、仿铁、仿木纹、仿石质。毫不夸张地说,陶瓷可以模仿任何一种材质的肌理效果。加上瓷质印章烧成后质地坚硬,几乎不存在磨损,很适合学习、笔会、展览时随身携带。
  陶瓷印创作周期长,激情消耗大,不如石质印章创作便利,且制纽、施釉、烧制等工序繁复,这是陶瓷印的局限。但造型的变幻多姿、釉彩的丰富多彩为印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泥坯的特殊性则为印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才华、驰骋想象力的空间。作为印材,陶瓷印有其独特的优势。
以上是“陶瓷印里有乾坤”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市场环境下当代陶瓷艺术品的发展策略

但在市场环境下,艺术是有价的。一件陶瓷艺术作品,通过采取包装、展览、宣传、评论等一系列手段以后,其市场价格即得以体现出来,或者是通过对陶瓷艺术家个人的宣传来提高陶

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景德镇青花瓷窑变工艺

在景德镇青花瓷制作过程中,形成一种共识“成败一把火”,就是说烧成是青花瓷生产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实现窑变效果的重要工序。

浅谈中国工笔画装饰性语言特点

中国工笔画装饰性受多元化的影响,在用线、结构、色彩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装饰性。本文不是要讨论工笔画装饰过度问题,而是着重谈怎样更好地运用装饰性语言表达内心情感才是重要

陶瓷雕塑:陶瓷与雕塑的整合与共存

陶瓷雕塑作为陶瓷与雕塑相结合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贯穿于艺术发展长河的始终。在火与土的交融中传达心灵的震撼,感动着生活在它周围的人们。本文着重分析陶瓷雕塑,得出有现

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使命感

“悠悠岁月,漫漫瓷路”。但愿景德镇青花瓷的辉煌不再只是代表过去,它将更激励我们这一代青年陶艺爱好者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艺术高峰。

现代陶瓷首饰的发展及材质优势

现代陶瓷首饰在这样一个充满个性的时代出现,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要在首饰的市场中长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外,还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