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龙纹瓷器分析

  清代康熙一朝,由于经济贸易发达,于康熙十九年在景德镇恢复御窑厂,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为突出。

清康熙款黄地红彩龙纹碗
清康熙款黄地红彩龙纹碗

  行龙与云龙、花卉龙、龙凤的关系

  在所有龙纹纹饰的瓷器中,行龙纹饰为简单、普遍的装饰题材,常出现于盘、碗等器物的器壁,以一条或多条行龙首尾相连绘于器物表面。在此之外,由于瓷器颜色表现丰富,可以出现不同的组合,如康熙款素三彩暗云龙花果纹盘中,将行龙绘为刻划的暗龙纹样式,配以素三彩花果纹样以丰富纹样内容。

  在行龙纹的基础上,云龙纹瓷器数量巨大,可以说占了半壁江山。其龙纹形象几乎与行龙龙纹无异,只是在行龙纹饰的留白处增加了若干数量的云纹填补,就像商代中后期青铜器上三层花形式的回纹,并不会影响主体龙纹。如果说瓷器上的颜色会影响到图像的辨识,那么康熙款白釉暗花云龙纹小盅与青花云龙纹碗则更好地解读了龙纹与云纹的关系。

  花卉龙纹与行龙纹和云龙纹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装饰系统里的叠加关系。如康熙款黄地三彩云龙花卉纹大盘中的纹饰,盘外侧为首尾相接的行龙纹与云纹组成的云龙纹纹饰,内侧绘各类花卉图案,其中有兰花、梅花、菊花等。这些花绘纹饰分别代表了各种吉祥寓意,各种不同的寓意集于一身。

  龙凤纹的出现,看似是一个独立而成的题材,代表着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但是通过观察行龙纹可以发现,龙凤纹实际上是在行龙纹装饰上的增加。而与花卉龙纹不同,在行龙纹装饰上增加了凤纹,不仅仅是意向寓意的阐述,更组成了一种带有特殊意义的题材。这就像汉字中“明”字左右部分分别是“日”与“月”,两个字的组合,产生了一个新字义一样。龙凤纹纹饰题材的瓷器很多,如常见的康熙款五彩龙凤纹碗、大清年制款白釉暗花龙纹等,其纹饰组成均为龙纹、凤纹、花卉纹饰和极少数的云纹。

  独特的团龙、升龙及二龙戏珠

  在康熙款黄地素三彩里双龙外团龙纹盘中可以看到,团龙纹均单独以不同颜色出现。就像行龙纹一样,团龙纹往往可以不与其他模件组合使用。相似的团龙纹出现方式见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款釉里红团龙纹碗、青花团龙纹螭耳连盘杯、康熙款青花团云龙纹碗等。

  如康熙款釉里红双龙纹观音瓶,筒体以白色为底,唯龙纹为釉里红色,双目以黑色点睛。纹饰以向上升起的龙纹为主,龙身呈S形,体型健硕,极具动感。而相同的纹饰在同时期的康熙款青花龙纹梅瓶和青花双龙纹瓶等均有体现,且龙纹走势、形体、结构等相类似。由此可见升龙可以作为独立出现的模件纹饰出现于器身。

  二龙戏珠纹饰很早就成为了重要的龙纹装饰之一。康熙款黄地青花双龙纹盘为典型的二龙戏珠纹饰。盘心绘二龙与火球和火纹,形成了二龙戏珠的固定纹饰形式。

  海水龙纹的多样性

  在海水龙纹纹饰中,康熙款青花鱼龙纹高足盘和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的纹饰形式与云龙纹类似,主体纹饰为行龙纹。也许是为了表达水中蛟龙的形象,故将云纹变为海水纹,从而组成了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中的海水龙纹形式。而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中,海水纹并无太多变化,而龙纹却和行龙海水纹的行龙纹不同,变为了盘龙纹,从而组成了新样式的海水龙纹纹饰。

以上是“康熙龙纹瓷器分析”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瓷器装饰在传承中求变求新

中国陶瓷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装饰风格。而陶瓷装饰在陶瓷艺术整体中是为直观,视觉效果为显著的构成部分,本文从装饰要求结合器型和在传承中求变

釉上彩色彩与图案上的突破

当代釉上彩作品对景德镇传统釉上彩绘色彩和图案的突破性运用正是使得它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手段。

景德镇现代仿古瓷业的文化思考

景德镇的仿古瓷业对于传承陶瓷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传承传统制瓷手工艺和古陶瓷内涵研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陶瓷刀片高效加工技术在航空盘类零件应用

通过对九级轮盘典型盘类零件进行试验研究,应用陶瓷刀具进行高效加工的研究,制定的工艺路线正确可行,选定的陶瓷刀具、加工参数合理,加工的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

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

青花瓷的构图与布局之所以有一定之“规”,首先是因为青花是单一色彩,呈青蓝色;青蓝色与瓷的白色组织在一起形成图案,必然出现蓝、白之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定之规。

王云泉瓷画艺术

王云泉先生一生钟情于祖国山水,纵情于陶瓷山水艺术,大自然中留有他的足迹,陶瓷山水作品中凝聚他的灵魂。

陶瓷粉彩艺术的创新

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粉彩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创新。当今陶瓷粉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充分展示了其特有的美学内涵。

明代石嵉《流民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流民图》,为纸本,纵38.5厘米,横634厘米,1953年收购。图中描绘了明末流民背井离乡的情景:一群乡民,身背包袱,手提竹篮,一路扶老携幼。有的手持长笛、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