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竹子纹瓷器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竹子,尤其是古代文人更是喜欢竹子,希望自己跟竹子一样高雅有节,诗人吟诗有竹子,画画有竹子,到了清代瓷器上也有竹子的纹饰。古人真是做到了“食可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境界。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巅峰时期,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呢?
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图1)
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

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清代效仿古人,自古中国人都喜欢竹子,从宋代瓷器上就开始了有竹子的纹饰。《诗经》中有关于竹的诗篇:“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以清代的瓷器中绿竹纹饰的瓷器最多。
第二是清宫宫廷御用的竹子纹瓷器比较多,所以皇帝让景德镇定烧了很多竹纹官窑瓷器。《清宫档案》中记载“赭地绿竹碗图样以墨线勾碗侧立面,纹样半幅施色。碗赭地,上绘簇簇绿竹叶。照此样,海碗四十件,大碗四十件,中碗四十件,汤碗四十件,饭碗六十件,怀碗四十件,九寸盘四十件,七寸盘四十件,五寸盘四十件,四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二寸五碟四十件,酒盅四十件,羹匙四十把,茶盅二十件,大茶盅二十件,盖碗二十件,茶缸二十件,二寸五见元奓斗十件,二寸五见元粉盒四件,二寸五见元刡头缸四件,一寸见元胭脂盒四件。一尺见元花盆三对,海棠式水仙奁一对”
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图2)
清晚期赭地绿竹碗图样,纵19cm,横29.9cm。图样布局均匀大方,设色典雅。除了赭地绿竹纹饰瓷器,还有黄地、白地等釉色的,可见清代宫廷烧造的竹子纹瓷器每年都非常的多。
清代竹子纹瓷器釉色种类

1.清代竹子纹瓷器有白地斗彩绿竹子纹瓷器

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图3)

2.清代竹子纹瓷器有黄地绿竹子纹瓷器

清同治黄地粉彩丛竹纹盅,盅外壁以黄地绿彩竹叶纹为饰,里施白釉,口沿、近足和足边各施金彩。竹叶纹分上下两层整齐排列。其先以墨彩勾勒出竹叶枝干和叶形,然后再施绿彩填涂叶片。

黄地粉彩丛竹纹盅

黄地粉彩丛竹纹盅

3.清代竹子纹瓷器有红地留白竹子纹瓷器

清代珊瑚红地白竹纹碗碗型规矩饱满为清官窑典型制式,碗内壁施白釉,外壁为珊瑚红地留白竹纹图案,所绘竹纹竹叶疏密有致,错落分布,珊瑚红地呈色匀净,与底色白釉相映,对比鲜明。

清代珊瑚红地白竹纹碗

4.清代竹子纹瓷器有白地青花描白竹子纹瓷器

清代竹子纹瓷器为什么那么多(图7)

5.清代竹子纹瓷器有赭地竹子纹瓷器

上到皇帝,下到读书人都喜欢竹子纹瓷器,可见古人对竹子的喜爱,希望竹子的柔韧不屈的韧性能够体现在自己的身上。这是借竹子寓自己处世的态度,做人的态度。

以上是“清代竹子纹瓷器”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清代仿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历朝仿古之风盛行,对于官窑的仿造更是蔚然成风。下面来说说清代仿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康熙青花瓷器特征

清代康熙朝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器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顺治彩色釉瓷器收藏需谨慎

能够确认的顺治彩色釉传世极少,在收藏这一阶段的瓷器时,应该慎之又慎,没有十分充足的鉴定顺治彩色釉的经验,尽量不要收藏。

清代道光青花瓷器特征

综观嘉庆、道光青花瓷器,无论是造型、装饰风格和款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尽管整体艺术水平是呈下降趋势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特征

清代顺治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传世的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现今流传的顺治瓷器中,民窑远多于官窑。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征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清代中后期的青花瓷器特点

随着清代瓷器收藏精品越来越少,清代中晚期瓷器也难得了,雅道陶瓷介绍一下清代中后期的青花瓷器特点。

清代米黄色釉瓷器

米色釉瓷器是很特别的黄釉瓷器,没有浇黄釉和柠檬黄釉艳丽,但是这种淡淡的黄釉也深受皇家的喜欢,毕竟当清代黄釉是帝王专属颜色。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