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顺治青花瓷器特征

  顺治一朝历时十八年(1644至1661年),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要想全面恢复御窑厂的大规模生产,尚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所以制瓷中心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萧条状态,产量很少。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传世的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现今流传的顺治瓷器中,民窑远多于官窑。

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综合归纳顺治青花的几个特征:

  一、胎釉

  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致,瓷化程度较好。制作工艺基本沿袭明末天启、崇祯的风格。多数釉面是白中闪青,呈鸭蛋青色,透明度较差。大部分器物带酱口(即口沿刷一层酱黄釉)。许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规整,常沾砂,并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见的放射状跳刀痕。盘的底足较平,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盘底往往有窑裂,底边带窑红即火石红。足根微微向内收,足墙较深为宽圈足,个别是双圈足,有的器物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出现泥鳅背现象,很光滑,具有康熙早期青花的特点。总体看,顺治青花轻巧的器形不多见。

  二、青料

  顺治青花使用国产浙料绘制,大致有浓艳、淡雅与灰蓝三大类。色调总体看深浅不一,趋于灰暗。蓝中泛灰和发暗的多是庙宇供器,明亮鲜艳的是琢器以及外销瓷。

  三、造型

  顺治青花新创的器形不多,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虽多具明代之遗风,但也出现一些新颖的品种,在过去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进和变化,风格上朴素典雅。常见的有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等,还有笔筒、筒瓶(象腿瓶)、蒜头瓶、橄榄绿瓶、洗口兽耳瓶、花觚、观音尊、直口罐、将军罐以及一些出口欧洲的外销瓷,如大盘等。这一时期青花造型突出的特点是,烧造了大量的寺庙中奉用的器皿,也就是佛前供器,全是民窑,形体都比较粗厚笨重。如:供盘、供碗、香炉、撇口瓶、净水瓶等。有的在器身上书写祈求吉祥如意的语句,同时还写有干支纪年款,如故宫博物院藏顺台十一年青花云龙纹净水碗、顺治十六年青花异兽纹炉等。顺治青花造型,总体风格趋于简单,花觚一般呈直筒状,口足微外撇,底不施釉;筒瓶又称象腿瓶,是清初的典型器。将军罐,因宝珠钮盖形似将军的盔帽而得名,始见于喜靖,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形,康熙朝大量烧造。香炉口外卷,圆鼓腹,胎体厚重,有圈足和平足实足两种;笔筒有直口和撇口,直口多,一般是平底露胎,盘、碗的底足常有磕缺,足边旋削痕明显,呈螺旋状。

  四、纹饰

  顺治青花纹饰质朴、自然,绘画一反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多线平涂的技法,画面构图饱满,粗犷豪放。崇祯时期开始以皴、涂、染,描绘山水,在这时期经常看到其中的渲染还不是很成熟,精品不多,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器纹饰灰黑混浊。许多画风带有崇祯青花的特点,工笔、写意并用,有的清晰明丽,有的奔放,随意创作的纹饰寥寥数笔,生动传神,即有长篇诗文,也有短句。

  常见题材有:云龙纹、二龙戏珠纹、浮云纹、怪石山林、虎、狮子、麒麟、异兽纹、花鸟纹、牡丹、玉兰、缠枝莲花、洞石花卉、雉鸡牡丹、博古纹、山石芭蕉、菊花等。龙纹一般高大雄壮,常与斑片状浮云交织在一起,使龙身似隐似现;兽纹均用笔粗放,十分夸张;朵云纹则勾边露白;麒麟常和芭蕉画在一起;柳树叶呈点状对称。山头则画“苔点”,石头多瘦削呈玲珑状。人物纹有:人仙庆寿、罗汉、仕女、竹林僧人,进戟图,颂书图,以及取自《西厢让》、三国故事情节的图案等,人物描绘形象潇洒,意态闲适,布局有简繁,追求神态之美。人物纹都有各种景物衬托或附诗句。这时期许多盘、碗的里心流行画一片枝叶加短诗两句,以梧桐叶居多,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黄花落兮,雁南归”等,还有许多画秋叶配洞石纹,此种纹饰构图都比较开阔疏朗,画意清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看,顺治青花装饰上以山水、洞石花卉纹出现多,虽然在一些瓶、罐使用皴染分水技法,层次色阶还是不很明显。

  五、款识

  顺治官窑青花见有四字和六字青花楷书款,即“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正像《饮流斋说瓷》记载的那样:“顺治仅一年开窑烧瓷,故顺治瓷器极少,有之,则做楷书也。”朝代款中有的画双圈,也有不画双圈。字体书写具有明代遗风,柔中有刚,字体清晰,书写排列不是太规整。民窑青花主要写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还有写堂名款的,如:“玉堂佳器”、“玉堂珍器”、“百花斋”、“梓桑轩制”、“西畴书院”、“继善堂”等;另有定烧人物的名款,如“鲁西王瑛制”等。

  仿明朝款识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均为楷书。

以上是“清代顺治青花瓷器特征”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清代民窑青花喜字罐瓷器

喜字罐有双喜喜字罐和单喜字罐,主要流行于清代中晚期,官窑以烧造颜色釉色喜字瓷器为主,民窑以烧造青花喜字罐为主。

清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年的窑火传烧不灭,现代粉彩也在不断创新,向前发展,相信陶瓷美术界,现代粉彩瓷群芳争艳的场景将会愈演愈烈、美不胜收。​

顺治青花瓷器特征(附鉴定要诀)

顺治青花升值很快,仿品不断出现在古董市场上,以后越仿越多,越仿越精。为了辨别真伪,下面来说说顺治青花瓷器特征以及鉴定要诀。

清代米黄色釉瓷器

米色釉瓷器是很特别的黄釉瓷器,没有浇黄釉和柠檬黄釉艳丽,但是这种淡淡的黄釉也深受皇家的喜欢,毕竟当清代黄釉是帝王专属颜色。

清康雍乾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成为皇帝后妃们玩赏的御用瓷器。这种用珐琅料二次烧成的釉上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是我国彩瓷中的一朵奇葩。

清代雍正青花瓷器特征

清代雍正青花瓷器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

清代黄釉瓷器的收藏价值

清代黄釉瓷品种多样,鉴别起来十分困难,而收藏黄釉瓷器更是没有标准,特别是单色黄釉瓷。在收藏的过程中,收藏者应注意黄釉瓷的釉色,釉色的精美决定了这件物品的地位。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