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附各书精华)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五经

  四书简介及精华

  一、《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精华句子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二、《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着,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精华句子

  1.、君子素其位而行。

  君子会依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去做事情。

  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发挥自我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本性。

  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达到。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万物便发育成长。

  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等高必自卑。

  辟:通“譬”。迩:近。君子中庸之道,就像走路,一定要从近的地方开始;又像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三、《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

  《论语》精华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四、《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着。

  《汉书·艺文志》着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孟子》精华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告子下》。【译文】忧患能使人奋发图存,安逸享乐可使人败亡。

  2、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听到别人有教益的话就拜谢。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选自《孟子·离娄上》。【译文】人有所不为,然后才有所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译文】作战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同情心是仁的萌芽;羞恶心是义的萌芽;辞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

  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那些成功者,都具有崇高的品德,在社会交往中,常常怀有羞耻之心,从而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以坦然的心境和从容的态度对待生活。

  五经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着作。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3、《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5、《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以上是“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附各书精华)”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祖母绿

祖母绿在矿物学中称作“绿柱石”,是一种铍铝硅酸盐。祖母绿的名称来自波斯语。祖母绿被称作绿色宝石之王。

橄榄核十八罗汉的寓意及忌讳

  橄榄核十八罗汉在文玩届很受欢迎。但由于雕刻的是十八罗汉,又怕有所冒犯,那么橄榄核十八罗汉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忌讳呢。下面小编就来和你说一说。

唐三彩是陶器还是瓷器

在很多人印象中,唐三彩是一种瓷器。其实,唐三彩并非瓷器,而是一种陶器。唐三彩并不是常说的都是三种颜色,也有一种颜色(称之为一道釉)、或5种或5种以上的颜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统称唐三彩。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