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宋汝窑的神秘面纱

  宋官汝窑瓷为宋瓷之魁、中国古代青瓷之首,是中国当代无数陶瓷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品。就像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仰慕的收藏者们,大多数人只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展览橱窗内,隔着厚厚的玻璃一睹其真容。如有收藏者能上手摸一下一件完整的宋官汝窑器,也会感叹“三生有幸”。

宋官汝窑三足炉(缺耳)
宋官汝窑三足炉(缺耳)
直径12.3cm,古玩拍卖估价280万

  宋汝窑瓷的珍稀在于其官汝窑器

  全世界博物馆馆藏的仅有七八十件,其中近三分之一藏于台北“故官博物院”。

  宋汝窑遗址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1985年,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距清凉寺不足4公里),有家人家红薯窑塌了,无意间露出一件瓷器。大营镇村民王留现赶到清凉寺村,看到那个东西后吃了一惊:猛一见那个东西,就有一种雾光效应,虽然那个雾光效应很短时间就消失了。后王留现借了600元钱,买下了这件从未见过的瓷器。

  1986年,王留现带着这件瓷器找到了著名古陶瓷专家,时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的汪庆正。汪庆正说这是汝窑洗,是国家珍贵文物,应当献给国家。上海博物馆给捐献了文物的王留现颁发了国家文物局的奖状,并发给他5500元奖金。新世纪后如估价,这件宋汝窑洗现在价值近千万元美金。

  1987年5月,上海博物馆依据他们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采集到的同传世汝窑器相同的46块碎片和王留现捐献的汝窑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被发现的消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7年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试掘,宣布清凉寺就是汝窑的产地。

  从1986年到2000年,中国考古界共分6次发掘汝窑遗址,至今已查明宋汝窑遗址大约有25万平方米,几乎全在清凉寺村内。

  至此,除传说中的柴窑不见传世器之外,中国古代珍贵也是神秘的宋汝窑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了,民间发现宋汝窑瓷真品的故事也开始流传。

  此外,朱立文1972年就开始尝试恢复汝瓷烧造技术,到1987年5月,经过1500次失败,他先后调试328个配方,终于使汝窑的“天青釉”重回人间。不过当代民间仿宋汝窑瓷的技术难关被攻克后,河南等地仿宋汝窑瓷已泛滥,各地古玩市场随处可见。

  当2005年佳士得伦敦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罐”被拍到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时,笔者当时已估价海内外博物馆馆藏中国宋官汝窑精品,每一件拍卖估价应该在1000万元以上。2000年前后香港拍卖会上曾有一件宋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元易主。类似宋官汝窑三足炉精品,估价应在亿元以上。抛开商业炒作因素,在传统古陶瓷收藏拍卖评估体系中,一件宋官汝窑器与一件元青花器相比,前者估价高于后者,这是正常的。传统收藏界,过去一直推崇晋唐宋元书画、唐五代越窑及宋五大名窑瓷,对元枢府窑卵白釉瓷、元青花瓷都比较看轻。明代因政治、宗教原因,士人较痛恨元代的器物,曾销毁过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应该包括曾不被看好的元枢府窑卵白釉瓷及主要供出口的元青花瓷。还需要特别点明的是: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宋汝窑主要为“官汝窑器”,而民间传闻出现的宋汝窑器多为“民汝窑器”。

  这里的“民汝窑器”与宋耀州窑系的“临汝窑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外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宋汝窑器仅仅粗分为“官汝窑器”与“民汝窑器”两种。

  从“民汝窑器”到“官汝窑器”,汝窑器的生产有着一个渐变的过程。宋汝窑器的生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北宋民间自发生产的“民汝窑瓷”时期;第二阶段为“指令汝州烧造贡御青瓷”、“唯贡御拣退,方许出卖器”的“州官汝窑瓷”时期。

  “州官汝窑瓷”之称是笔者发明的,实际即为北宋汝州官府遵宫廷之命在民间汝窑窑场为宫廷生产的“贡瓷”;第三阶段为“京师御汝窑瓷”时期,即“政和间,京师自置窑造烧,名曰官窑”,为特供宫廷所使用赏玩的御制汝窑瓷。古陶瓷界另有一个学术名词—“官搭民烧”之“官窑瓷”,还有一个学术名词—御窑所烧之“御窑瓷”,故笔者在此再新发明一个“御汝窑瓷”之名称。

  从民间自发生产的“民汝窑瓷”,到州府“官搭民烧”的“州官汝窑瓷”,再到官廷自置窑场生产的“京师御汝窑瓷”。中国古代传世的神秘的汝窑瓷的三个生产发展阶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由于考古界没有发现这三种类型的汝窑窑场的原始生产记录,我们只能靠推测,而这种推测是建立在古籍记载上极其有限的、珍贵的、关于宋汝窑器生产的片言只语上的。

  唐五代秘色釉瓷生产消失之后,北宋民间出现宋耀州窑、宋龙泉窑、宋民汝州窑青瓷,在文博界是不会有人怀疑的。即早的汝窑青釉器属于“民汝窑瓷”时期生产的宋汝窑瓷。

  “指令汝州烧造贡御青瓷”,这正说明“官搭民烧”与“汝官窑瓷”之间还有一个“州官汝窑瓷”时期。“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京师即京城,即宫廷自置窑烧造汝窑瓷,这也说明“御汝窑”时期的存在。此处笔者发明的新名词“御汝窑瓷”,来源于对明清御窑瓷的界定。如供王公大臣们使用的瓷器叫官窑器,供皇帝、帝后赏玩的叫御窑器。那么北宋供宋哲宗、宋徽宗皇帝使用的汝窑瓷称作宋御汝窑器,也就无可非议了,“御汝窑”

  时期也就可以成立了。

  笔者花费笔墨,划分宋民汝窑瓷、宋官汝窑瓷、宋御汝窑瓷三类,目的也是想一层层揭开宋汝窑的神秘面纱。古陶瓷界公认的传世宋汝窑器仅七八十件,这主要是指“宋御汝窑瓷”,包括部分“官搭民烧”进贡宫廷的“宋(州)官汝窑瓷”。

  判断民间没有传世的“宋御汝窑瓷”、“宋州官汝窑”烧“贡器”,这种判断是可信的。因为史籍和宋文人笔记上,没有宋汝窑器流出宫廷的记录。但如否认民间有指令汝州烧造“贡御青瓷”时期(即笔者所称的“宋州汝官窑时期”)不符合“贡瓷”标准而流落民间的官汝窑残次品、官汝窑“剔窑器”(古玩界术语,即挑出来的质量不佳的产品)的存在,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南宋《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保。”这说明:宋代州官汝窑,除“贡器”外,也可出卖。出卖后,也就流落民间了,足以证明民间有质量逊色的“贡器”宋汝窑剔窑器的存在。至于民汝窑时期的民汝窑瓷流传于民间,应该是可信的。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附近出土的数万、数}万片的汝窑碎片可以作证。在河南、北京、上海等地的古玩市场,宋民汝窑、官汝窑瓷碎片,并不难找。

  当代文博界有少数思想僵化者,一听到民问出现宋汝窑器就条件反射与宋官汝窑、宋御窑器画等号,自然而然反应:“不可能,是当代鹰品。”这是武断的、片面的、僵化的、不思进取的判断。民间有大量宋民汝窑器、少量的宋州官汝窑剔窑器的存在,这是无可非议的。况且,随着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附近多个烧造民汝窑器、官汝窑器的窑址不断被发现,流落民间的宋汝窑器会更多地露面。

  当代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界至2007年底为止还没有拍卖过一件宋御汝窑器,这是真实的。当代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界把仿宋民汝窑器当作宋汝官窑器来拍卖,这也是一种作假的行为。其实,宋民汝窑器价格并不贵,价格稍高于宋龙泉窑器而已。宋州官汝窑剔窑器也不贵,价格类似宋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器而已。

以上是“揭开宋汝窑的神秘面纱”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古瓷捡漏陷阱密布

也许是痴迷于古代瓷器的迷人光彩,也许是听信了瓷器捡漏一夜暴富的神奇故事,年近六十的老舅忽然迷上了收藏古代的瓷器,而且痴迷得无可救药。

元青花:让我们重新定义官窑瓷

官方文博界的元青花研究权威已面临挑战,传统的元青花认知已经过时。因元青花引发的传统的官窑瓷概念,要重新定义。

德清窑与越窑瓷器之比较

德清窑和越窑是两个不同时代的瓷窑,两者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同时存在并驾齐驱,但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过程。

古瓷鉴赏应掌握的两个基本特征

古瓷研究的对于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氏俗以及时代风貌,都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中国物质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仿古瓷”的发展

在艺术品市场,仿古瓷已经发展成为特别的商品,它所展示出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艺术品的风采,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再现。

重新认识民窑瓷与官窑瓷

赏瓷的对象,如按照传统陶瓷鉴赏学的观点来区分,只有两大类,即民窑瓷和官窑瓷。如按照艺术分析学的观念来区分,另有两大类,即工艺瓷和艺术瓷。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