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绘画与景德镇御窑厂瓷画风格

  清代宫廷绘画机构经历了较复杂的变化,其画家群体亦分为不少等级。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瓷画与宫廷绘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宫廷绘画通过画样、珐琅彩瓷、旧藏瓷等方式向御窑厂瓷画传播,在其影响下,御窑厂瓷画呈现以工笔为主,并兼具文人画与中西合璧之风。

  清代是宫廷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宫廷绘画颇为繁荣,特别是清康熙至乾隆时期,宫廷绘画发展至鼎盛,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宫廷画家。清代延袭明制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从事宫廷用瓷生产,在康熙至乾隆时期达至顶峰。景德镇御窑厂彩绘装饰空前兴盛,各类釉上、釉下彩绘瓷生产十分兴盛,瓷画艺术发展至历史上佳。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瓷画并非自由创作,而是受宫廷绘画制约和影响,其极大程度上反映了宫廷绘画艺术之风,可以说完全是宫廷绘画与彩绘工艺的完美结合。

  一、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及画家概说

  时值清初兵燹之际,包括绘画机构在内的清代宫廷许多机构尚未建立与完善。而至康熙中期时,局势已经基本稳定,宫廷艺术开始活跃起来,绘画机构亦呈现复兴之势。清代宫廷艺术均由内务府负责管理,内务府首设造办处,由造办处下属机构负责宫廷绘画制作工作。造办处设于养心殿,在其下设机构中,画作是接近于宫廷绘画管理机构的,于康熙三十二年设置,后来在画作以下又出现了绘画处或称画画处机构,负责管理宫廷绘画。乾隆时期,宫廷绘画机构迅速扩充,画作已经萎缩,画院处成立并成为专门的绘画机构,除画院处外,如意馆亦承担宫廷绘画制作工作。乾隆二十年以后,如意馆势力日益壮大,乾隆二十七年画院处被裁处,如意馆取得宫廷绘画掌控权。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如意馆被付之一炬。同治元年,在北五所重建如意馆画院直至1911年。清宫绘画机构大体演变即是如此。

  清代宫廷画家成份非常复杂并分为显著不同的等级。清宫中供职的画师初被称为“南匠”,称为南匠大约是因为清宫艺术家大都来自于江南。乾隆九年时,乾隆帝下令将南匠这一略带蔑称的称号去除而改称“画画人”。画画人地位都较低下,一部分画画人被皇帝允许参加会试从而成为官员,加入士流画家之列,如张宗苍、徐扬等。画画人按技艺水平分为一至三共三等,按照等级发放俸银。画画人如绘画出色还能得到帝王额外奖赏以及准予假期。但如果绘画作品失败,画画人则常要受到严厉处罚甚至革职,但类似于明朝曾出现的将不称职画家处死的情况尚未在清宫中出现。这些情况表明清宫画家的待遇相对较好,创作的积极性亦更高。

  清宫画家群体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翰林画家,主要由身任官职的士流、翰林画家构成,常出自名门大派,地位尊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自已的意愿创作,深得帝王宠信。第二类是职业画家,即大多数画画人,按照帝王旨意并秉承由历代院画传统创作,亦可称之为臣字款绘画。第三类则是西洋画家及传人,由西洋传教士画师及其中国弟子组成,因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有名,后世又将这一派称之为郎世宁画派。这三类画家分布于清宫各处,创作着各种形式的宫廷绘画。

  二、清代宫廷绘画与景德镇御窑厂瓷画的联系

  早在明代洪武时期,宫廷即在景德镇设置了御器厂,专门从事宫廷用瓷的生产重任。清代时延续了明代的这一做法,在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原址上恢复了御瓷生产,改称御窑厂。御窑厂在清顺治时期已经部分的恢复,但其数量和质量仍很低,直至康熙十九年时,景德镇御窑厂才正式复兴,宫廷派出内务府和工部官员各一名进行御窑厂的管理工作。各类釉上、釉下彩绘瓷是御窑厂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其画面必须完全符合皇家需求,与宫廷绘画风格需尽量保持一致。

  御窑厂各类瓷画受工艺所限,其如实表现宫廷绘画并不容易,在清代之前,因工艺较为落后,还极难与绘画风格保持一致,而至清代康熙朝以后,胎釉与彩料制备的精良使得忠实再现宫廷绘画成为可能。景德镇与北京相隔遥远,因而要将宫廷绘画风格传至景德镇并保持联系实非易事,但宫廷通过几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景德镇御窑厂瓷画对宫廷绘画风格的再现。清宫采取的措施大体有以下几种:

  首先,清宫制作御瓷画样,再将画样发至御窑厂照样生产。从雍正时期开始,清宫造办处建立了完整档案,因而得以较清晰地了解有关制作御瓷画样的情况,而康熙时期则较模糊。据史载,时任邢部主事,供职康熙内廷的刘源是目前为止所知的第一位绘制御瓷画样的画家,其以宫廷绘画风格绘制山水、花鸟、人物画杰作共数百件,为康熙官窑瓷画艺术水平在短期内快速精进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乾隆时期则是御瓷画样发展的高峰期,有关记载颇多,乾隆之后瓷器画样日趋衰弱,但依然绘制了不少画样。目前清宫保存完好的御瓷画样大都为晚清时期画样,主要为同治大婚瓷、大雅斋瓷、体和殿瓷及慈禧万寿用瓷等。

  第二,通过珐琅彩瓷提供画样。康熙晚期,受西方珐琅彩器的影响,清宫以景德镇御窑厂精制白瓷胎成功创烧了珐琅彩瓷。从康熙至乾隆时期,是宫廷珐琅彩瓷发展的上佳期,受到皇帝的高度关注和青睐,指派包括西洋画师郎世宁等在内的宫廷画家进行创作,因而集中地反映了宫廷绘画艺术面貌。清宫珐琅彩瓷常被发往御窑厂依样制作,景德镇御窑厂在珐琅彩基础上成功创烧了粉彩瓷,其风格与宫廷绘画极为相似。

  后,通过清宫藏御瓷旧样。宫廷还常根据帝王谕旨将宋明等旧藏御瓷发往景德镇,从而使景德镇御窑厂得以根据旧瓷效仿其宫廷绘画风格,这些宋明宫廷绘画风格与清宫院画有较大差别,反映了清代宫廷绘画艺术中的复古倾向。

  三、清代宫廷绘画影响下的景德镇御窑厂瓷画风格

  在清代宫廷绘画影响下,景德镇御窑厂瓷画形成了与民窑彩绘瓷画大不相同的艺术风貌,并成为民窑瓷画效仿的对象。在清宫绘画影响下,景德镇御窑厂瓷画大致呈现出以下特色:

  首先:景德镇御窑厂瓷画多以工笔为主,精细严谨,一丝不苟,形成程式化生产模式,虽工细华丽,但显拘谨呆板。其山水瓷画制品通常以清初“四王”山水为宗,尤其是以王原祁画风为楷模,因为王原祁山水画风几乎主宰了整个清代宫廷山水画,是清宫山水画的主流。官窑山水瓷画与“四王”山水画风大致相同,讲究布局和意境,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构图繁密。其中以康熙青花山水瓷画,雍正、乾隆朝粉彩、墨彩山水瓷画等为脍炙人口。而御窑厂花鸟瓷画则主要以恽南田花鸟画风为主流。恽南田是清代宫廷开一代花鸟画新风的著名花鸟画家,其开创的“常州画派”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没骨花鸟画而深受帝王喜爱。御窑厂彩绘中尤以粉彩花鸟瓷画深得恽氏没骨花精髓,粉润华滋、清丽明秀。而御窑厂人物瓷画方面则主要受到晚明陈洪绶等人物画家影响,尤其是康熙五彩人物瓷画受其影响至为显著。

  第二,景德镇御窑厂瓷画有显著的文人画风痕迹。在明代,帝王多文化艺术素养不高并且宫廷著名画家多不参与画样制作,因而明代御厂瓷画多为吉祥图案纹饰,文人画风很少引入。而清代帝王则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其中如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酷爱文人书画,个人书画造诣水平亦很深,有的督陶官亦具有较高文人修养,如雍乾时期的唐英,书画皆通,常自创具有浓郁文人画气息的瓷画作品。因而清代御窑厂瓷画的品味显著高于明代御窑厂瓷画。

  后,景德镇御窑厂瓷画具有明显的中西合璧之风。与前代所不同的是,清宫中聘有不少西方传教士画家,并在宫廷中形成蔚为壮观的中西合璧流派。宫廷中所创的珐琅彩瓷即具有极浓郁的中西合璧特色。景德镇御窑厂瓷画中大量地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如透视技法、明暗层次的处理等等。康熙青花瓷画中即大量引入西方技法,而尤其以乾隆粉彩瓷画的中西合璧之风至为显著,不仅借鉴西方绘制技法,甚至直接以西洋人物、风景、静物作为题材进行创作,使作品洋味十足。

以上是“清代宫廷绘画与景德镇御窑厂瓷画风格”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传统陶瓷艺术在未来市场前景乐观

传统陶瓷艺术之所以在未来市场中的前景较乐观,这是因为:其一,从陶瓷收藏市场来看,古陶瓷收藏热仍在持续升温,带动了传统陶瓷艺术收藏,使仿古瓷制作的产业规模也将不断扩

陶瓷泡菜坛彩绘技法离不开国画技法

陶瓷泡菜坛彩绘技法离不开国画技法,可以说任何一种陶瓷泡菜坛彩绘技法都根植于国画技法。国画与陶瓷粉彩泡菜坛、新彩泡菜坛山水的创作结合,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这是陶瓷与

江西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李文跃 程志山(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瓷板画以其独特的绘画方式和艺术效果,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陶瓷收藏与市场的广泛青睐。瓷板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

瓷画走兽创作探求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画好走兽瓷画,首先要了解它、走进它,要了解动物生活习性、动物的结构规律,这样才能画好动物瓷画。只有经常去大自然实地写生,用心揣摩动物的结构、规

浅谈中国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中国画艺术与中国的陶瓷艺术可谓是艺海中并驾齐驱的两姊妹艺术,因为她们的存在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增加了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更促进了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

人物画与陶瓷的结合

人物画与陶瓷的结合完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转变,是对历史的传承与改进。它不仅丰富了瓷器的种类,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孕育了足够的

白瓷童子的不足与完善

白瓷童子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它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白瓷童子的内部运作管理体系亟待建设,市场标准亟待规范。另外,需要不断对白瓷童子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进一步

喻木华寄情于物的陶瓷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这是铁律;艺术高于生活,这是本领。喻木华以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真诚的热爱让自己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中,为将来更上层楼再次打下了坚实的伏笔。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