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积淀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我们是听着瓷都的美名长大的,可能就是由于我们生在这样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从小对景德镇的瓷器有着非常深的感情,所以在考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了深爱的陶艺专业,从此,开始了我们的艺术生涯。回想当年,为我们的选择感到庆幸,现在身处这个古韵悠扬的艺术殿堂,感觉自身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他的存在不仅仅是艺术史上辉煌的一笔,更加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浓墨重彩的文化积淀之一,艺术陶瓷的历史意义甚至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外交史上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手绘青花山水景德镇瓷板画溪山访友
手绘青花山水景德镇瓷板画溪山访友

  说到景德镇制陶业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年间,但那时的陶器制品只能称之为“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能自产自用,并不远销,所以那时陶瓷的影响非常有限,几乎并不为外人所知。然后经过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景德镇的陶瓷烧制技术渐渐凸显出来。

  到了五代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当时南方早烧造白瓷之地,并且凭其在白瓷高超烧制技术而奠定了自己在制瓷界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为以后景德镇陶瓷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辗转到了宋代,随着那时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陶瓷业的生产销售也出现一派蓬勃景象。那时,宋代全国有宫、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窑独创青白瓷的烧造,并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形成了并列于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等窑系的青白瓷窑系。当年青白瓷窑系影响面之大,在宋代六大窑系中居于首位。景德镇在宋代因创烧青白瓷器而独树一帜,而就是这时,得以用皇帝宋真宗的“景德”年号为镇名,从此“景德镇”称号享誉全球,也由此开始逐步走向全国的制瓷中心。

  这时的景德镇制瓷也以近乎鼎盛时期,到了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间,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对景德镇瓷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时景德镇在制瓷原料上已从原有的瓷土配方加以改进,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形率,并为日后大型器物的烧制创造了条件。元代景德镇瓷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以及红釉、蓝釉、孔雀绿釉等新品种的烧制成功。在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技术创新的重要时期,到了元代后期,全国很多瓷窑已经渐渐消失,而景德镇窑真正成为陶瓷制造业的代表。

景德镇山水陶瓷花瓶(松山会友)
景德镇山水陶瓷花瓶(松山会友)

  历经元代至明代时期,景德镇已几乎成为中国陶瓷制造业的一支独秀。到明代中期以后,景德镇的瓷器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甚至外销瓷的数量也是巨大的,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尤其像印度尼西亚等地,经常有大批明代瓷器的发现,数量惊人,中东地区同样十分可观。

  明代晚期,中国瓷器远销欧美各地,墨西哥在修筑地铁时还发现了明代五彩瓷的碎片。而高质量瓷器的代表便是宫廷所用的瓷制品,那时的宫廷御用瓷几乎全部由景德镇供应。真正代表了时代特征的正是景德镇瓷器。明代洪武年间设置了御器厂以后,为了满足宫廷用瓷需要,为追求高水准的陶瓷制品,景德镇的制瓷业不断生产新品种,不惜代价提高产品质量,因而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而民窑在此基础上,同样精益求精,到嘉靖以后,宫廷所需的御器——钦限瓷器,实际上是由民窑中“官古器”户烧造的。那时民间的中、上阶层居民,几乎都使用景德镇民窑所产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

  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瓷都地位比明代更为突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盛世,景德镇不仅始终保持瓷都地位,而且瓷业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晚清六朝时期,陶瓷当数光绪御窑器为精良。那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仿古风颇盛行,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沿袭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创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说到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就有必要举例一些代表陶瓷种类。景德镇的陶瓷至宋起发展壮大,其中宋朝以青白瓷为代表,这青白瓷晚清后又称之为“影青”、“隐青”等,其特点是釉色如玉,白中泛青。青白瓷的制作水平已超出当年其他南北名窑的制作水准。据现代测试,宋景德镇湖田、湘湖青白瓷标本瓷胎的白度达到76.5%,釉面透光度达到1.19%。为此专家评价:“宋代青白瓷不仅远远超过了越窑,使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而且也几乎具备了与玉器无别的质地”。

王云喜手绘青花瓷花瓶(山松亭韵)
王云喜手绘青花瓷花瓶(山松亭韵)

  而提起精品陶瓷就不得不提青花瓷了,青花瓷不仅料色青翠艳丽,釉质莹彻透亮,而且笔触之间极富层次。青花瓷的发展至元代才趋于成熟,目前真正的元青花存世量极少,有着极其高的收藏价值。永乐和宣德时期是明代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永乐瓷以青花、鲜红釉和甜白釉为着名,并新创了低温黄、绿釉彩瓷的新品种。宣德器更为成熟,品种大大增加,其发色浓艳深沉的青花瓷成为明代青花瓷之冠。这时新创的品种有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红、洒蓝、天青釉等。成化瓷器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瓷质细润晶莹,薄如蛋壳,品种以青花和斗彩着称,此时青花呈色淡雅,别具一格,而斗彩在宣德基础上达到了明代的顶峰,其代表的器物有鸡缸杯、天字罐等。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后,珐琅彩瓷试烧成功。尔后又将画珐琅法逐渐运用到五彩中,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粉彩瓷。到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以后,烧制珐琅彩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而由珐琅彩发展而来的粉彩瓷,其技艺也日臻成熟。雍正粉彩瓷,色泽粉润华滋,装饰精巧秀逸,显得异常柔丽高雅;雍正时期,首创以青花料在坯体上勾勒纹样,成瓷后进行釉上粉彩装饰,使粉彩的明艳、青花的幽靓争妍斗艳,相得益彰,更别具一番清俊华丽之美。雍正时期研制成功的高温窑变釉,绚丽斑斓,流光溢彩。

  之后历经民国直至现代,景德镇的制瓷业,仍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景德镇的陶瓷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广,不仅是日用陶瓷、观赏收藏类陶瓷,甚至工业航空航天类陶瓷都有着景德镇瓷器的身影。

  各式各样的陶瓷精品,融入在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在工匠手中飞速旋转的轴轮上铸出一件一件半成品,然后在画工笔下用明艳绚丽的色彩描绘出唯美意境,在千年不息的熊熊炉火中烧制出“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的陶瓷成品,不论是陈列在展厅的橱窗内,还是摆放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都将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陶瓷的出现、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千年瓷都,经久传承;瓷魂永存,代代相袭。

以上是“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积淀”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写意青花马画的陶瓷艺术

笔者多年来致力于写意青花马画的创作实践,已有了一定的创作体会与经验,特与有志于创作与研究青花马画者交流探讨。

景德镇陶瓷釉上彩装饰

釉上彩装饰的任何表现形式与技法都不是目的,而如何在这些形式与技法中表现出内涵与思想才是关键。

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创新运用

本文对中国传统图案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创新运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即传统图案的再设计和创新制瓷工艺对传统图案的表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着重讨论了创新运用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

景德镇珠山八友的瓷绘艺术

“珠山八友”似乎成了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虽然学术界对八个人的定位还有一些异议,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对待“杨州八怪”的态度是一样的。

景德镇青花斗彩装饰艺术

景德镇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艺术。斗彩早首创于明代宣德时期。而明代斗彩为著名的则是成化斗彩。清代的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代的为佳。

投资刷花瓷的研究与探讨

刷花瓷,俗称筛色瓷。刷花指的是用特别的瓷用刷笔,蘸颜料在铜丝网上反复涂刷,漏下的颜料附着在瓷器或坯胎上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

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陶瓷画白描花卉技法浅析

线条是绘画中的基本要素,是传统中国画的普遍的基础,也是陶瓷绘画见功底的线条功夫,白描是人类初的绘画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绘画情趣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对线条的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