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花人物纹饰的特点与内涵

  物纹饰是重要的瓷器装饰纹饰,明代青花瓷人物纹饰则是重要代表,其具体类型包括神话、科举、历史、高士、婴戏等。这些人物大多寓意吉祥或者表达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代青花人物纹饰与整个瓷业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呈现出由简到繁并逐渐世俗的特点。

  青花发轫于唐代,勃兴于元代,到了明清,青花瓷的绘画变得更加精美,装饰纹饰也更加丰富多彩。《饮流斋说瓷》云:“明瓷花样,绘事亦即争妍斗巧,观朱琰《陶说》所载,不下百余种,书不胜书。”足以说明青花瓷纹饰的发展盛况。人物纹饰在明清青花瓷纹饰中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饮流斋说瓷》云:“瓷品之画,以绘人物为上,绘兽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也就是说,瓷器上的纹饰人们为推崇的就是人物,因为人物纹饰种类十分丰富,寓意也显而易见,人物纹饰的类别、神态、场景等比较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因此,人物纹饰是青花瓷器装饰题材中的重要纹饰,是研究青花瓷器的重要载体。

明青花人物纹饰的特点与内涵

  1、明青花人物纹饰的分类

  明青花人物纹饰种类丰富,题材各样,均代表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1神话故事及宗教人物

  明青花瓷人物纹饰中,有关神话的人物纹饰非常普遍,这种题材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在青花瓷器上的典型神话人物纹饰如嫦娥奔月、和合二仙、刘海戏蟾、福禄寿等都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庇护作用的神仙形象,对于人们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和抚慰意义重大。

  神话人物自然也和宗教相联系。例如,在唐代就出现的八仙人物,在明代成为了青花人物纹饰的专门题材,八仙人物可以同在,可以三五成群,也可以分别绘画作为主体,同时辅以他们各自随身的标志物,其中典型的有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

  1.2科举人物故事

  科举人物题材十分丰富,大多数则是直截了当且多具有吉祥寓意,表达文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目标。一些如青云直上、望子成龙图、课子图、魁星图、折桂图、报捷图等,寓意十分鲜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观念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与科举有关的人物纹饰表现题材丰富,其美好的寓意也吸引着人们的兴趣。

  1.3历史人物故事与戏剧题材

  明代早期,由于受青花料的限制,历史人物题材相对较少。中晚期则相对较为常见,内容比较繁杂,取材范围不断拓宽,历史人物与戏曲小说人物均有发展,风格随性写意。明清青花瓷器上出现的历史人物和文学戏剧故事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影响深远,人们可以在学习到一定的历史文学知识的情况下同时获得美的感受,这也是当时市民阶层娱乐生活方面的表现。

  1.4高士图

  高士是特殊人群,文人雅士因为这些高士具有崇高的个人品质和精神而尊敬他们,因此在明青花瓷器纹饰上作为重要题材。这类纹饰在元代就已成熟,明代在青花瓷画上屡见不鲜。高士图的题材十分广泛,“渔樵耕读”“携琴访友”“踏雪寻梅”“望江图”“独钓图”等反映文人雅士归隐生活的场景皆是常用题材,其中以“四爱图”富盛名。此类纹饰常辅以怪石、山水、花草以及与该人物有关的事物,绘画相对写意但通俗易懂。

  1.5婴戏图

  明代青花婴戏图是瓷画婴戏图中的杰出代表作。明代前期受青花原料的限制,婴戏图较少,永乐、宣德之后逐渐发展,到明中后期则开始流行。代表日常生活的有“放风筝”“斗蟋蟀”“蹴鞠”“扑蝶”等,还有具有启发教育意义的“破缸救友”“树洞灌球”场景。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云:“绘小儿游戏之画亦自明始,谓之耍娃娃,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百子之制,道光时尤为盛行。”可见婴戏纹作为陶瓷纹饰在当时相当流行,多为祈求多子多孙,作为吉祥、祈福的象征。

  1.6日常生活及劳动场景

  青花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物,其纹饰也必然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反映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作坊的画面不在少数,如“渔猎”“垂钓”“牧牛”“农耕”“纺织”等场景在明代青花瓷纹饰上比比皆是。明代即使盛行官窑刻板的图案纹饰,也常出现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青花瓷画。

  1.7妇女形象的描绘

  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但将妇女的形象描绘在青花瓷器上却是常见的。此类纹饰包括贵族妇女生活,即所谓的“仕女图”,多辅以亭台楼阁、假山花草等为背景。还有则是反映婢女生活和歌女表演的场景。

  2、人物纹饰在不同时期的特征

  明朝历时近300年,人物纹饰在不同时期特征也不一样。下面将从明清各时期青花人物纹饰的原料、主要题材的运用、纹饰布局结构、绘画技法以及各时期特有的时代特征等方面来分析人物纹饰的特点。

  2.1明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Jl顷)

  明洪武时期使用国产钴料,发色暗淡,一般只有民窑才有少量人物纹饰出现。而永乐、宣德时期使用进口的阿拉伯苏麻离青,发色浓艳有晕散,且有黑色铁锈斑,导致这一时期人物题材相对较少。此时期采用双勾填色的绘画技法,线条较细,生动有力,较为流行婴戏、神话人物、仕女等题材。宣德青花的勾勒与填色、云纹的变幻及柳枝的摇曳具有时代特征。正统、景泰、天顺又被称为“明三代”,多使用混合青料,前期色浓,后期相对淡雅,人物较为写意。景泰高士图布局严谨,画风随意,人物图中垂柳用“人”字形表示,脚向右的如意云为其独有。天顺人物多逆风而行,显得飘逸,外轮廓勾勒浓重,内部描绘浅淡。

  2.2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

  成化早期使用进口青料,后期则使用国产平等青,色泽淡雅,人物题材以婴戏、高士、仕女、神话人物常见,构图疏简,线条流畅,描绘人物时只绘单色外衣。弘治朝青花创意较少,多为前朝的延续。到了正德时期,其题材虽变化不大,但画法逐渐变得厚重,采用双勾填色、一笔平涂的手法,这一时期首创的十八学士图极具时代特色。嘉靖时期婴戏图中小孩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也是其特点。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其绘画多寓意吉祥长寿,有婴戏、八仙、祝寿图等,并出现一些历史人物。其绘画技法也是双勾平涂,婴戏图中的童子显得头重脚轻、形象夸张,这种特征也体现在祝寿图上。此时的回青青花色泽明艳,纹饰富丽繁缛。隆庆时期回青的选料更加精细,色彩蓝中泛紫,除去道教人物,其他题材多承袭旧制,但这一时期的画风更为写意,画面较小,人物体态较为修长。

  2.3明晚期(万历、天启、崇祯)

  万历年间,前期沿用嘉靖、隆庆的制作程式,多用回青,风格也与前朝相似;后期回青用竭,改用浙料,青花色泽明怏,而且此时青料的提取方法变成了煅烧法,较少有铁锈斑点出现。除婴戏、仕女、高士和科举人物外,还盛行山水人物图,纹饰构图随性简单。不同的人物题材特点不一,高士图相对繁缛,神话人物层次分明,历史人物描绘得饱满且较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外销瓷兴盛,布局繁密,人物变小而使主题表现得不明显,多开光手法。外销瓷为了满足外国消费群体的需求,纹饰及造型都与中国传统的瓷器有所不同,四周开光,中间使用主题纹饰,特色明显。

  天启朝多用浙料或石子青,色泽清淡,呈色稳定,构图更为疏简,生活气息较浓,常见婴戏、山水人物、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等。到了崇祯时期,大量的人物故事图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纹饰具有层次感,特别是取材于戏剧小说的人物及刀马人物对于清代早期的人物纹饰有重要影响。“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表明刀马人物纹饰还受到了西方人的喜爱和推崇。

  3结语

  青花瓷是社會生活的产物,人物纹饰自然也由人们社会生活所决定。但是,通过明清青花人物纹饰的题材、青花料、布局结构、绘画风格等特点,可以看出明代青花人物纹饰由简到繁并逐渐世俗化。从青花人物纹饰的内容来看,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直观看法,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是文化艺术、宗教观念等的缩影。

以上是“明青花人物纹饰的特点与内涵”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青花的分水及其运用

青花分水是表现青花纹饰的一种独特绘画技法,用浓淡不同的青花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出现了浓淡不同的色调,给观者一种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感觉。

清代青花鹿纹梅瓶赏析

此青花鹿纹梅瓶瓶身修长,高约18.7cm,口径约3.3cm。造型优美,撇口、细短颈、丰肩、敛腹、圈足外撇。

陶瓷青花艺术中的山水画

陶瓷青花山水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汲取纸本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使得青花山水艺术绘画有着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

元代有无官窑瓷?

元青花拍卖价位的节节攀升,拍卖记录的不断刷新,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元青花、疯狂追逐元青花、甚至不惜冒着赝品之险收藏元青花。

青花瓷的历史及款识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