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断代之纹饰开脸鉴定

  瓷绘作为绘画表现的一个门类,作为瓷器鉴定六大基本要素之一,在瓷器鉴定中,纹饰绘画技法的鉴定,显然是瓷器鉴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物或山水人物类纹饰的鉴定中,脸这种富有情感表现能力的器官,是鉴定的重点。

清代瓷器断代之纹饰开脸鉴定

  所谓开脸,简单的说就是脸部的刻画。这在很多人物绘画姊妹艺术中都是重要的创作环节。比如杨柳青年画的绘制,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道工序,尤其是人物开脸,这是年画关键的一道工序,有时甚至需要手工晕染十多层次,这样刻画的人物才能传神。

  所谓开脸好坏,当然是指脸部的刻画是否写实且传神,这是绘画的基本要求。而在瓷器鉴定里面,由于大多数画师并非画家,多只能称为画匠而已,因此并不能完全按绘画的好坏来鉴定真伪。所以,瓷器人物纹饰鉴定中,开脸的好坏,重要的不是画得漂不漂亮、好不好,而是是否符合古人的绘画技法和审美情趣。

  首先说说古人的绘画技法吧。中国古代绘画及姊妹艺术,是对现实观察的一种高度概括,比如人物的面部形象,并不像国外的素描或油画,注重对具体对象的刻画,而是对人物的角色和性格的一种总体归纳,这就是所谓的十字脸谱,即:田、由、甲、申、同、王、国、目、用、风,以此为基础进行典型加工,表现人物的精神与个性。比如“用”,平顺正直,秀伟挺拔、满腹经论、纵横言谈、忧国爱民,宜于表现五柳长须的文人秀士等。景德镇就流传着许多类似的绘画口诀。

  古人所受的绘画训练与现在不一样,画匠虽不是画家,缺乏艺术创造力,但画匠多有师徒传承,这些技法和口诀正是这一传承的体现和总结。因此,古代的开脸绘画,不管是否漂亮,首先必须“有法”,凡是不得法的,就值得存疑。

  至于古人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较大的艺术审美概念,论者多有专述。大体而言,就是时代对艺术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林黛玉和刘胡兰,就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类型的代表。文革时期绘画的女民兵,气质可以像刘胡兰,但绝对不会像林黛玉,这就是时代审美情趣使然。

  具体而言,个人认为瓷绘的开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查求证与比较鉴定。

  1、脸线:即构成上述脸型的轮廓线。有种说法,认为雍乾时期,人物开脸多为瘦鹅蛋脸,较偏瘦;乾隆晚期到清中期,转变为瓜子脸,多为上宽下尖;到咸丰至清晚期,又转变为胖鹅蛋脸。这些情况体现在大多数人物画法上,也许正是符合了中国一贯的审美观念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太计较这些细节、甚至按图索骥、把它作为鉴定的铁律,绝非善法。

  2、五官:即眼鼻口耳眉的描画。特别是眼睛的刻画,技艺高超的匠人所点出的眼睛往往具有精、气、神,并与其它五官共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

  3、渲染:有些开脸在线描的基础上还进行一定的染色,釉上彩较多见,釉下彩有时也用。

  4、气质:开脸综合效果的体现。好的瓷绘,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能见精神,并具有时代的气质特征。这个气质的特征,往往被称为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却正是开脸鉴定的要点。只有通过多看实物、多总结比较,才能领会。而一旦领会了,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清代瓷器开脸图例对比:

  1、康熙粥罐人物:开脸寥寥数笔,却见大精神,甚至从每个人脸上都能读出他们的心理活动。

  清代瓷器断代之纹饰开脸鉴定

  2、仿品所谓不得法之开脸。画得少,自然手不熟。手之不熟,焉可论心?此即所谓用笔迟疑不果断者。

以上是“清代瓷器断代之纹饰开脸鉴定”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青花瓷鉴定之分水技法断代

分水技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繁盛到衰落,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研究各代青花分水技法状况有助于我们对青花瓷进行准确断代。

各年代青花鉴定方法

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随着仿古瓷、赝品的流行,真假青花瓷迷惑了不少藏家。在此浅谈青花鉴定方法。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元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元青花的纹饰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